史上最長“雙11”來臨 “驛動的心”能否“昨日重現”?
商場內的部分品牌活動。
談到“雙11”,許多熱衷於網購的市民並不陌生,這場通過各種優惠來“促銷”產品的盛大“節日”,被許多“持家”的消費者,視爲以更低價格買下心儀產品的難得良機。今年,也被稱爲是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雙11”,“戰線”拉長真的對銷量提升有用嗎?消費者會“買賬”嗎?
招式百出,購物優惠成“數學題”
往年,“雙11”開啓的時間是10月24日,但今年,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線上電商平臺,紛紛在10月14日就開啓了“雙11”的預售活動,提前了10天。
在這批隊伍裡,更有首次加入的“雙11新秀”小紅書,於10月12日開啓了“1年1度購物狂歡”。而抖音的“雙11先享好物節”,更是在10月8日就開始了。
開啓得早,卻結束得晚。這場大型促銷活動,甚至越過了11月11日的時間“門檻”,直至11月底才結束。細算下來,今年的“雙11”大促活動,將持續一個半月之久。
除了拉長營銷活動的“戰線”外,各種折扣優惠策略也於購物平臺中紛紛“上架”,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首先是預售和蹲點秒殺這兩類活動,均旨在通過瞬時的價格“大跌”,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隨後,便是跨店滿減、百億補貼兩大固定優惠,商家與平臺之間進行合作互利,共同在價格上“做低”,以產品的火熱銷量,爲店鋪和平臺帶來流量。
記者發現,利用社交手段來擴大活動影響力,同樣也是“雙11”的“秘技”。口令紅包的推出,不僅提升了消費者向外分享的動機與慾望,同時也用更加柔和的形式“拉攏”了不常網購的顧客,甚至包括已經“退場”的“雙11”老顧客。
招數盡出,有人覺得眼花繚亂,不知該如何計算,才能以更低價格買到心儀的產品,只能抱着“優惠就對了”的念頭,瘋狂在購物車裡“加購”;有人則思考平臺推出的各大策略,化身“數學家”計算優惠疊加,致力於“不讓自己虧一分錢”。
“雙11”名頭,線下“好使”嗎?
記者走訪了萬象城裡的衆多商家,發現相較於購物平臺的多樣與喧鬧,商店內的氛圍反而略顯冷清。
“雙11”購物狂歡節點來臨,主做服裝業務的百武西服裝店也做起了銷售活動,試圖通過線上同款的營銷手段,來吸引線下顧客的目光。“每年這個時候,都會進行一定的價格優惠,今年活動是全場衣服統統六折。”店家表示,雖然已經對商品做出了一定的優惠,但實際客流不盡如人意,“一般都是通過聯繫老客戶來消費”。
一家耳機銷售實體店除了在線下開展優惠活動外,線上的店鋪也進行了同步的降價。雙線同行,試圖吸納線上線下兩批人羣。計劃雖好,店家卻表示,“實際上線下流量並沒有多少,多半都是靠線上流量‘撐’着。”
部分品牌則是直接放棄了對線下客羣做營銷的想法。記者走進了安踏品牌店,發現店內並沒有張貼出任何關於“雙11”促銷的橫幅或招牌,店員表示,“線上店鋪或許會有相應的營銷活動。”
買與不買,消費者心態不一
對於張瑩來說,購物平臺集體開展活動,是其最期待的時刻。張瑩開始熬夜“奔波”在多個平臺,蹲秒殺、湊滿減,然後往購物車裡塞了一堆又一堆的東西。
“例如面膜、零食、衣服等日常用品。”張瑩說,這種努力也換來了回報,有一款她一直放在購物車裡不敢下單、心心念念好久的吹風機,在“雙11”活動開始當天,價格就從500多元跌至了300元左右。價格“大跳水”,她馬上就支付了訂單。目前,張瑩已經清空了購物車裡的護膚品、日用品、衣服鞋子等商品,總花費近2000元。但這場購物狂歡並沒有結束,張瑩還是會被不斷出現的優惠價格所吸引,然後繼續往購物車裡添東西。
麥曉彤稱得上是“雙11”的“退役選手”,參與了2021年和2022年兩屆活動的她,今年已經不再加入這場大型促銷。“很多時候都是衝動消費。”麥曉彤認爲,價格“大跌”實際上是一種“假象”,給消費者一種佔到便宜的錯覺。她覺得,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一次我湊了許多滿減優惠,花了200多元買了一款護膚品,‘雙11’活動過後,卻發現它平日的價格,比我在這場活動中購買得還要低。”
合肥通客戶端-
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書滸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