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回科技三度叩關港交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實習生 王盼盼 北京報道
小雨傘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雨傘”)母公司深圳手回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手回科技”)攜最新財報三戰港交所。
手回科技在2024年1月份首次向港交所遞表,2024年7月份二次遞表後,於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
當中國人身險線上中介市場以34.2%複合增速衝向2028年萬億規模時,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依託旗下“小雨傘”、“咔嚓保”及“牛保100”三大數字化平臺在中國線上人身險中介市場佔據不俗位置,但連續兩年的虧損及“報行合一”政策引發的長期壽險收入下滑,使其經營業績波動明顯。
再吹港股IPO號角
2025年3月7日,手回科技更新招股書,中金公司、華泰國際爲聯繫保薦人。
在本次衝擊IPO前,手回科技於1月24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簽發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允許其發行不超過774412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於港交所上市。
手回科技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累計進行了5輪融資,其定位是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核心業務爲通過數字化平臺促成保險交易,收入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不承擔承保風險,與傳統保險中介機構的不同在於利用互聯網平臺對銷售渠道進行時空延伸。
目前,手回科技的商業版圖由三個數字化平臺構成:面向C端用戶的直營平臺"小雨傘"、賦能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的"咔嚓保",以及連接B端合作伙伴進行分銷的"牛保100"。
2024年,小雨傘的在線直接分銷收入爲2.93億元,佔手回科技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21.3%;咔嚓保通過保險代理人分銷的收入爲2.20億元,站手回科技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15.9%;牛保100在業務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的收入爲8.65億元,站手回科技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62.8%。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手回科技在中國人身險中介市場排名第八,市場份額爲2.9%。按2023年長期人身險總保費計算,手回科技是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市場份額爲7.3%。按2023年長期人身險的首年保費收入計算,手回科技亦爲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
線上中介在中國人身險市場中顯著增長,總保費由2019年的600億元增至2023年的211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6.9%。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預計到2028年,線上中介將爲中國人身險市場貢獻總保費人民幣10310億元,2024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34.2%。
就中國的線上人身險中介市場而言,長期保險的總保費已從2019年的人民幣120億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88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64.6%。預計到2028年,線上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將達到人民幣6270億元,2024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24.5%。
因此,手回科技認爲,憑藉其在線上長期人身險中介市場的地位,具有把握不斷增長的重大市場機遇的優勢。
“報行合一”致佣金縮水
儘管市場份額靠前,但手回科技近幾年經營業績並不穩定。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4年,手回集團的營收分別爲15.48億元、8.06億元、16.34億、13.87億元。
對於近兩年營收波動,手回科技表示,主要是由於長期壽險收入的減少,而長期壽險收入減少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整體經濟放緩導致對長期壽險產品的需求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因應2024年中國利率下調而下調長期壽險產品的預期回報率,並控制因向保險客戶支付回報等成本超過保險公司收入的風險。其二是保險公司爲應對保險行業政策(尤其是銀行保險渠道的“報行合一”政策)變化而作出謹慎調整。
據瞭解,“報行合一”最初始在銀保渠道實施。
2023年8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於規範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對銀行保險渠道佣金進行約束。
一年後,在2024年8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由銀保渠道向全渠道推廣實施。
“報行合一”旨在規範保險公司定價,要求保險公司嚴格遵守向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備案的保險條款及保險費率。保險公司須根據向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備案的產品精算報告執行費用政策,以及支付給渠道的佣金不得超過規定的最高佣金率。
因此,保險公司降低了對保險中介機構的佣金率,使其實際運營成本不會超過根據向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提交的產品精算報告計算的預期運營成本。受此影響,手回科技長期壽險產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營收波動體現在利潤方面,手回科技2021年虧損2.04億元,2022年扭虧,盈利1.31億元,但緊接着又迎來兩年連虧,2023年、2024年,手回科技分別虧損3.56億元、1.36億元。
但經調整後,手回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錄的淨利潤(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量)0.75億元、2.53億元和2.42億元
贖回條款倒計時
除了“報行合一”衝擊業績外,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也對手回科技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2022年,手回科技錄得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收益0.62億元,但2023年錄得虧損5.84億元,2024年錄得虧損3.45億元。
截至目前,手回科技已經過五輪融資,向投資者發行多輪附帶優先權優先股的股份。手回科技稱,投資者有權要求手回科技在具體贖回事件發生時按預定的贖回價贖回其股份。當發生並非手回科技控制的事件時,其購買自身股份以換取現金及分配清算優先金額的合約義務會產生金融負債。
金融負債初始按贖回或控制權變更事件最早可能發生日期應向投資者支付的最高金額的現值計量。其後,金融負債賬面值的任何變動均計入損益中“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
2024年1月2日,手回科技與投資者簽訂股東協議,投資者贖回權自手回科技向港交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之日起暫停(即2024年1月12日),直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申請後18個月終止。如上市申請遭撤銷、拒絕或退回,撤資權自動恢復,投資者可根據條款行使贖回權。
對於天使系列投資者,其贖回價爲原始投資金額和一定利息;A系列投資者贖回價爲投資金額加一定利息及未分配利潤與所持股份的公允市值較高者;B系列投資者贖回價爲原始投資金額加一定利息及未分配利潤、原始投資金額的150%加未分派利潤、所持股份的公允市值最高者;C系列投資者贖回價爲原始投資金額加一定利息及未分配利潤、原始投資金額的150%加未分派利潤、所持股份的公允市值最高者。
也就是說,如果手回科技在今年9月30日或首次申請(2024年1月12日)後18個月未能上市,或上市後市值不及預期,則上述投資者可能會行使贖回權。
手回科技表示,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的賬面值的任何重大波動均可能對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