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兒骨折就醫 公衛護家訪竟「找不到案家」

花蓮縣衛生局專任助理袁思婷分享,花蓮縣找到遭遇家暴的弱勢家庭個案,當時案家住址汽車導航上都難找到,兒保醫療中心將個案轉介至衛生所,纔在鄉間小路旁的鐵皮屋找到案家,併爲家中孩童施打預防針。圖/截自臉書

衛福部今舉辦「112年度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劃成果發表會」,花蓮縣衛生局專任助理袁思婷分享花蓮縣藉由幼兒專責醫師、兒保醫療中心合作,找到遭遇家暴的弱勢家庭個案,當時案家住址汽車導航上都難找到,兒保醫療中心將個案轉介至衛生所,纔在鄉間小路旁的鐵皮屋找到案家,併爲孩童施打預防針。

108年,花蓮慈濟醫院院成立東區第一家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袁思婷表示,爲提升第一線幼兒專責醫師對兒虐傷勢辨識敏感度,讓醫師不再是照顧孩子的醫療人員,成爲打造兒少安全網絡重要一環。另在警察、檢察機關偵辦兒虐案件中,納入幼兒專責醫師,若出現相關個案時,除轉介兒保醫療中心,也會同時通報警政、社政單位,減少憾事發生。

袁思婷分享,一位個案家中共有6個孩子,年紀均相仿,其中一位孩子因手部骨折至花蓮慈院急診就醫,醫師機警發現,另一位陪同就醫孩子臉部有抓傷痕跡,懷疑是兒虐個案,兒保醫療中心原規劃至個案家中家訪,但該地點連地圖都找不到,只好請求當地衛生所協助。

衛生所訪視時,竟也找不到案家住址,公衛護理師與媽媽約了時間地點,並要對方至大馬路旁,帶路至家中訪視。發現該家庭居住在鄉間小路鐵皮屋,且孩子均未施打預防針,由衛生所醫師協助接種,並做身體評估。

袁思婷表示,此個案讓我們瞭解,兒少醫療網絡不能只靠專責醫師,要各界共同合作才能達成。

袁思婷說,全臺都出現少子化危機,出生率各縣市均在下降,花蓮縣生育率雖略高,但嬰幼兒死亡率卻高於全國平均;花蓮地形狹長,醫療資源幾乎集中在北區,接近7成新生兒在門諾醫院出生,3成再花慈出生,在中區完全沒有接生醫院,也沒有固定兒科門診,衛生所、醫療中心對居民都是重要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