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千年青蒼,護文明根脈(中國道路中國夢·與時代一起奔跑)
杜德生
天一亮,推開窗,滿目的柏樹蒼勁挺拔。套上馬甲、挎着水壺、背上鐮刀,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我是一名古柏護林員,負責四川廣元市劍閣縣蜀道翠雲廊段116棵古柏的巡護,既檢查樹木上有沒有蟲害,也觀察林子裡有沒有火情。腳下是石板路,兩側是參天柏,肩上是沉甸甸的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作爲古代關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翠雲廊擁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羣。7000多株古柏平均樹齡1000多年,最“年長”的“劍閣柏”和“帥大柏”樹齡約2300年。古柏爲何能延續得這麼久、保護得這麼好?正在於沿襲至今的制度、世代守護的責任。
回顧歷史,這裡自明代開始就有“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規定。如今,“官員離任交接”“林長制”“樹長制”等制度,讓保護網越織越密。不久前,縣裡舉行了古柏保護離任交接“交樹交印”儀式,漢陽鎮的原、現任黨委書記現場對全鎮範圍內的422棵古柏進行清點移交。經由縣林長制辦公室評定,古柏保護離任交接正式生效。新時代以來,劍閣縣已完成兩次縣長離任交接和20餘次鄉(鎮)長離任交接。隨着《劍閣縣蜀道古柏離任交接制度》的出臺完善,古柏離任交接不再是簡單統計數量變化,而是更加註重責任轄區內古柏的綜合狀態。離任交接,是制度保護,更是責任傳承。護千年青蒼的職責使命,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繼續傳下去。
“一樹一檔”掛牌保護、“一樹一人”日常巡護、“一樹一策”科學救護……在翠雲廊,每一棵古柏都有人護。像我一樣的古柏護林員,全縣有50多人。我們每天會把巡護照片發到聯繫羣裡,還給每棵古樹建立了電子檔案,拿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看到古柏的樹齡、標號等信息。古樹若是生病,還有專家“把脈”。有一次,我發現一棵柏樹上有白蟻爬過的痕跡,連忙向翠雲廊古柏自然保護中心反映。很快,縣裡的技術專家就帶着工具趕來。考慮到當時正是白蟻多發季節,專家不僅對該株古柏進行噴藥處理,還新設了一些監測裝置進行防治。按照“一樹一策”方案,我們對全縣境內3500餘株古柏砌石填土,1800餘株進行白蟻防治,337株進行支撐加固,247株進行復壯救護。壓實管護責任,激發內生動力,千年古樹正煥發新的生機。
“銜空三百里,一色鬱青蒼。”古樹跨越千年,蒼翠如昔,既是承載文明記憶的“活化石”,也是彰顯生態治理智慧的“活教材”。如今,在翠雲廊景區,不時能遇見“點樹交印”古制巡演,以古柏保護與傳承爲故事線,演繹離任知州、接任知州走馬點樹、交樹交印的場景。由此,人們更能直觀感受到當地對古柏代代相傳的愛護,增進對植樹護綠的認同,爲生態文明建設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我會繼續當好護林員,講好綠色故事,讓古柏長青、讓文化常新。
(作者爲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古柏護林員,本報記者遊儀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