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爺丨巨輪原地掉頭
印象中,也是國慶前的一個下午。
我迷迷糊糊犯秋困。微信電話響了,對面一家在虹橋的房企老闆,一接通,他就說:
我懵逼了。老闆把一張照片發給我。一個空蕩蕩的會場,幾個服務員正倒水。照片最顯眼的,是會場屏幕與側牆,都寫着三個巨大的紅底白字:
滿屏“活下去”的會場,不是當下,而是2018年萬科的秋季季度會。那是個房地產正烈火烹油的年份:
在2015年樓市去庫存和棚改政策的推動下,2000多萬戶“棚戶區”三四年間被推倒,5萬億棚改投資大水漫灌,中國樓市的水位被迅速擡高。
2014年還在懸崖邊上的地產商,突然盆滿鉢滿;2018年碧桂園賣了近1萬億,恆大5500億,融創4600億。
不過2018年,找不出比萬科更安全的房企:年銷售6000億,有息負債2200億,現金1800億。但那個國慶節前夕,鬱亮說萬科未來三年的目標,都將圍繞“活下去”展開。
其他房企都覺得萬科瘋了。但六年後,回過頭看“活下去”這三個字,感覺異常沉重。
今年上半年,萬科淨虧了98個小目標;那個給我微信電話的房企老闆,也暴雷了;中國樓市,也正經歷商品房市場建立以來:
今年7月,一個調研房地產行業的中央調研組,下來了。
他們調研後發現,雖然幾乎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政策應出盡出,但中國房地產的成交量連續多月爲負增長,房價大幅回撤,居民購房信心指數也一直在崩。
他們還發現,樓市下行對中國金融體系形成了巨大壓力。上千億的信託資金無法退出,銀行不管是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還是企業貸款不良率,都在上升。
調研過去兩個月後,又一年國慶節的前夕,央行、住建部,還有各地政府,把抽屜裡的工具箱,一股腦都拿了出來。
央行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了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信貸政策達到歷史最寬鬆。
廣州徹底放開了限購,北京、上海和深圳也優化了自己的限購政策。如果沒效果,政策應該還在路上。
2008年四萬億之後,最大規模的刺激,來了。
1
這一輪政策出臺的前夕,不管是樓市,還是股市,情緒都到很低迷的階段了。
今年8月底,萬科中報會,沒有了以往的談笑風生。氣氛異常嚴肅。
作爲第一個喊着“活下去”的房企,萬科半年利潤虧損近百億。萬科董秘代表管理層不斷道歉,不斷重申:
不斷道歉的背後,是萬科過去一年巨大的壓力——“活下去”真的太難了。
去年10月中旬,已經感到一絲異樣的萬科,在西安辦了場交流會。鬱亮在會上還表達了樂觀情緒,說樓市短期有壓力,長期有信心:
但交流會開完沒兩天,萬科就被境外機構做空了——H股的賣空率,突然創了歷史新高。恐慌傳導到了債券市場,萬科美元債價格大跌;緊接着,又傳導到了國內市場。
萬科開始做壓力測試。鬱亮發現萬科雖然只有30多億美元債,但傳導到國內,金融機構一恐慌,可能會要求萬科提前還貸,那他們就壓力山大了。
在一篇小作文就能讓一個行業漲停跌停的市場裡,即便萬科這樣四十年曆史的房地產龍頭,但看上去距離暴雷,也只有一步之遙:
鬱亮迅速去和金融機構和股東溝通。隨後,萬科開了一個說明會,作爲大股東的深鐵,及其背後的深圳國資委都表態,將全力支持萬科。深圳國資委甚至說,如有需要:
萬科暫且度過了危機。但今年4月,又一輪輿論危機再次襲向了他們;到了8月底,拼盡全力的他們,交出了一份上市以來最差的中報。
這是必然的。萬科中報說,有146個項目,在過去三年裡價格跌麻了,2021年雙集中時拿的地,也都跌麻了。
孟曉蘇曾說,如果萬科這樣的三好生都出問題,那得看一看:
學校是什麼樣子——今年前三季度,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爲2.97萬億元。而2021年,這個數字是10萬億。
按這種銷售趨勢看,不管統計部門怎麼努力,今年全國新房銷售的10萬億大關,大概率是保不住的。
學校裡其他好學生是什麼樣子——比如廈門建發,是近幾年少有敢大跨步擴張的房企,今年前八個月的拿地排行榜上,建發:
最新發布的業績公告裡,建發營收327億,同比上升34%。然而,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卻同比減少36%。
最驚人的,是同是深圳國資旗下的深振業,淨利潤降幅爲:
這是深振業二十年來的首次虧損。我看了下原因——2021年,深振業進軍廣州市場,高溢價拿下了位於增城和黃埔區的兩塊地。
一年後,黃埔地塊入市,開盤均價4.7萬左右,但兩年過去,去化只有31%。
增城地塊的入市一拖,就是三年,一個多月前開盤,售價比拿地的樓面價還低,但網籤備案:
這並不奇怪。在一個房價平均跌幅超過四成的板塊裡,已有增城二手房房東免費送房了。
2008年席捲美國的次貸危機,全美實際房價跌幅,是32%。
2
調研組在調研企業的時候,企業其實也在調研調研組。
去年4月,我在上海出差,順便找了上海幾個民營房企老闆聊天,其中也見了文章開頭出現過的虹橋房企老闆。
這位大哥前些年也是ALL IN中國資產的狀態,2022年之後,他是少數幾家不躺平的房企之一。但那一次聊天,他跟我說自己拼盡了全力,但仍是資不抵債:
上個月,以前每天在公司加班的他,跟我說自己處於半休息狀態了——每天就是吃飯、睡覺。房子賣不出去,資產賣不出去,每天睜開眼,就是幾百億的負債,和不斷縮水的資產。
自救了兩年多,他眼睜睜看着自己公司的缺口,越來越大。資產負債表看上去沒有任何修復的可能。他有一次問我:
7月份,我之前說的調研組,從100多家上市房企裡,抽了20家民營房企、10家國企進行了調研,得出了一個結論:
綠營軍和鑲黃旗在懸崖之下,我們都懂。但正黃旗也在懸崖邊,這麼重的話,以前從來沒出現過。
本來想換道菜,結果飯桌翻了。開發商這次終於知道了,有關部門是知道的。
國企的確壓力也不比他小。看看這幾年幫政府託底的平臺公司,就知道了。
武漢去年成交87塊住宅用地,國央企拿走14塊,民營房企拿走9塊,剩下的64塊,都被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拿走了。
其中,總價最高的十塊地,只有兩個變成商品房銷售,有一個給國企做了安置房,另一個變成城市更新項目。其他的六個項目,基本沒消息了。
成都2023年拍的住宅用地,現在還有40%沒有動工;南京2023年賣了107塊住宅用地,其中75塊被城投拿走了。這其中至少有一半,沒有動靜了。
以前很多人說,中國房價太高,影響了消費。一鯨落,萬物才能生。
幾輪政策週期疊加下來,終於,中國一線城市房價普遍跌回了2017年,二線城市普遍跌回了2016年。
這幾乎把2015年棚改後的那一輪上漲,吐出了一大半。但房價下跌後,並沒有萬物生。反而之前不是問題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老百姓突然不消費了。
他們70%的錢都在房產裡。房價跌成這樣,資產負債表沒法看,他們怎麼敢消費。
2024年上半年,北京年營收1000萬元以上的餐飲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8.8%,利潤率低至0.37%。
這意味着賣一萬塊錢,餐廳才掙四十塊錢。而外賣配送從業人員數量,卻同比增長了49.7%。
比北京還慘的,是上海。餐飲利潤率是負的。西貝老闆賈國龍說:
很多房企也躺平了。因爲他們的資產是土地,二線城市地價平均降幅26%,他怎麼還得起債。
今年前八個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是4.9億平方米。而2021年,這個數字是13.55億平方米。這意味着,三年時間,新開工可能要跌掉:
這一輪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主要來自房地產引起的資產負債表收縮。修復資產負債表,讓大家重拾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才能覆蓋掉核心問題。
過去中國只有兩家房企暴雷後起死回生。
一家是綠城,因爲央企中交變成了它的大股東。雖然沒怎麼給錢,但給了信用背書。今年前八個月的拿地排行榜上,綠城花了317億拿地:
另一家,是佳兆業。當年他們老闆郭英成捲入深圳貪腐案,中紀委2015年查封了佳兆業旗下房子和土地。
沒想到風波過去,他們深圳房子和土地漲了一倍。信用等級反而上升了。
9月6日,易剛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也說,要把重點放在抵擋通縮壓力上。
據說調研組回去後,也出了個報告,建議有關部門抓緊時間:
3
帶有官方色彩的學者劉世錦,前幾天提出了十萬億的刺激計劃。他認爲現在GDP達到了126萬億,確定刺激計劃的規模:
當年的四萬億,主要投向了房地產、基建。但這一次的定向大放水,和之前完全不一樣。錢第一次指名道姓指向了股市。
畢竟,十幾年過去了,2024年了,中國房地產的總市值,已經是400萬億。再來個四萬億,很難拉得動起樓市。但讓股市站起來,只要做對一件事情,充分有態度:
話說出來了,還沒有花錢,錢果然自己就出來了——同樣是衰退,日本股市走出來用了三十年,中國只用了3天。
所以中國老百姓呀,都很簡單,也心如明鏡。大家需要的,是一個態度而已。
至於樓市,2008年時,全國的房子差不多隻有100萬億,所以四萬億就能拉起來。
但現在四萬億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國慶節前的最後兩天,中國的一線城市,都祭出了各自的政策。
上海將外環外購房資格從三年降爲一年,允許外地家庭可以買二套,增值稅由五年改爲兩年,並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住宅。
有朋友說,上海本來沒有計劃在國慶節前出政策的。政策是中央倒逼出來了。
脫得最徹底的是廣州,徹底放開了限購。
也是這一天,廣州這幾年最優質的地塊——麪粉廠地塊,被保利發展117億拿下了。
這是廣州的新地王,新規之下,這個項目的得房率將達到130%。
北京看起來更有耐心一點,掐着節前最後的點,才公佈政策。五環外購房社保年限降爲2年,五環內降爲3年。
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的限購政策的標誌,其實還是京滬。在被外媒的小作文擡升了預期後,這兩座城市的政策力度,其實相對保守。
2010年,北京限購政策頒佈,當時舉國譁然。清華教授李稻葵當時寫了一篇爲政策辯護的文章,說這是過渡性的制度安排。
十幾年後,這個過渡性政策還在繼續過渡。兩個月前,李稻葵在一個論壇說,當年爲了給樓市降溫,他是支持限購政策的,當時被很多人罵。但現在形勢完全不一樣了,應該儘量放開人爲的對老百姓消費的限制:
一個多月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創業大街的文章。有讀者寫了一篇文章評論,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歷史的黃金時代就是,每個人都能成功,每個人也都能失敗,也不害怕失敗。失敗之後,還能一次次的失敗,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