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筆桿子:如何有效宣傳

二○一七年,習近平展開第二個任期,央視播放了一個名爲《家國天下》的短片。片中習近平是一位慈善的大家長,透過「這雙手,能傳遞給家人愛的溫暖」,受他保護的子民都能享受他的魅力和照顧。(示意圖/ shutterstock)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已經證明並且還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新華網,二○一六年四月十一日

二○一七年,習近平展開第二個任期,央視播放了一個名爲《家國天下》的短片。

「天下」這個字的意思是「全世界」,即天子、也就是皇帝統治的地理範圍。片中習近平是一位慈善的大家長,透過「這雙手,能傳遞給家人愛的溫暖」,受他保護的子民都能享受他的魅力和照顧。整個帝國是一個大家庭,習近平是一位公正、爲家庭犧牲奉獻的家長。片中,他與農婦在茅屋前握手,她心中這時射出一道光芒。片尾的字幕是「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習近平上臺後,北京的公共空間被全面覆蓋,而我正好見證到整個過程。一夜之間,整座城,不,全國各地都貼上大面積的彩色海報,乍看之下跟過去數十年不變的紅色條幅標語差別很大。有些讚揚習主席的「中國夢」,有些按儒家倫理要大家「對年長父母孝順」,不過大部分都是老掉牙的標語和歡樂的圖片,勾起人民對共和國早期的回憶:「歡樂的人民」(感謝黨)和「富強的中國」(感謝黨),連雞鴨也一片「和諧」(感謝黨)。跟其他的宣傳手法不同,這些海報的壽命長達數年,到我寫本書時還在,它們定期更新並佔領工地圍欄和社區圍牆。最近,這些題材登上了中國國航,每次起飛前,機上的娛樂節目都會提醒乘客,不要忘記服從長輩等傳統美德。宣傳海報的數量變多了,不久前還無所不在的商業廣告明顯減少,從中國的城市街景消了。權力再度展示顏色,城市空間又變紅了。

海報鋪天蓋地的出現,一開始讓許多人感到驚奇,後來乾脆當作沒看到。有些人則感到困惑,如作家慕容雪村。他說,有次他遇到當黨幹部的老同學,於是問對方知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代,真的還相信這些陳腐的標語能打動人?對方回說,這些海報當然很蠢,「但是不要緊」,然後解釋真正的理由:「我們可以將這些蠢貨貼滿全部牆壁,你行嗎?」言下之意是「我們行,你周遭的世界都屬於我們,我們貼滿你的天和地,你只不過是受我們恩惠的過客」。上面寫什麼不重要,壓倒性的展示才重要,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者黃海峰稱之爲「硬宣傳」。根據他在中國的田野調查,這樣的宣傳效果可能不如所願,反而讓「人民對政府的觀感變差」,不過依然可達到目的,「展現國家權力和減少人民抗議的意願」。

十四億中國人活在黨的指示下,並被灌輸忠黨的思想。從幼兒園的數數歌和愛國歌曲開始,到了中小學有必修課程,政府單位、大學、國有企業員工每週五下午也必須上思想政治課,探究「習近平思想」最新的發展。農民從農村牆壁上書寫的大字讀到這些口號,城市人在街道的公告欄、樓房和天橋懸掛的紅布條也可看到。甚至在有些城市,計程車車頂的LED跑馬燈也一次又一次播放黨最新的標語:「不忘初心!」黨的宣傳也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以及近年爲了「紅色旅遊」而擴建的革命遺址,那裡滿是受到吸引前來的學生、工人和公司員工。此外,宣傳也全面滲透到廣播、報紙、網路、電視和電影中。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孫立平在微信發表了一篇文章,很快就被刪掉,他在文中提出三種「控制思想」的方式。其中最關鍵的是控制消息來源,「有什麼米就只能做什麼飯」,中國的體制成功擋住外界的訊息,用「愛國教育」和「特殊國情」論述取而代之,意思是說: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因此需要中共來統治,也就是百姓當前體驗到的治理方式。其次,每個人從小就被設定思想框架,包括改變其提問方式,並將他導進特定的思路。孫立平認爲,吞進和內化黨養分的人,再也無法提出某些特定的問題,因爲那些領域超乎個人的經驗和想像。第三是讓提出尖銳問題的人感到害怕,「結論強加給你,不接受將會遭到懲罰」。

思想控制的主要手段是狂轟濫炸,孫立平質問,不然「明明是荒唐的想法,怎麼可能會有人心甘情願地接受」?疲勞戰術擊潰反抗意志,人從此失去求知慾和好奇心,被塞滿「垃圾」,最終「摧毀的東西更根本」,那就是「扔掉垃圾的意願和方法」。

中國的一切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監控,北京新聞學教授喬木、一位少數曾身歷其境的旁觀者,在一間會議室的牆上看到一句格言:「責任如山、勤奮如牛、心細如髮、守口如瓶、團結如一」。

共黨向來自以爲是「偉光正」(偉大、光榮、正確),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中國媒體即被告誡要做好「黨的喉舌」,確保百姓將這深刻的真相內化到心中。即使到了今天,中國也沒有任何媒體、網站、廣播和電視臺不受黨的組織管轄。黨稱旗下媒體爲「主流媒體」,因爲主流在中國從來不是多數決定,而是由黨先爲人民安排好。

審查和宣傳從不間斷,每天北京都會下達有關特定主題、禁忌和敏感詞的指令。

儘管如此,隨着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媒體環境變化很大,早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媒體也必須自謀生路。報紙因此變得更商業化和專業化,少數甚至勇於做獨立報導。但二○一二年十一月習近平當選黨主席後,媒體的活動明顯受到壓抑,新聞自由空間緊縮,太固執己見的總編輯和記者被解僱,有些人甚至坐牢。

二○一六年年初,在禁止黨幹部進行「不適當」的討論後沒多久,習近平發動一個全面整肅媒體的運動。他訪問一些重要媒體的編輯部,只傳達一個訊息:今後所有媒體必須「姓黨」,沒有例外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新華社隨後評論:「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北京給外國人看的英文宣傳報紙《中國日報》指出,媒體必須恢復人民對黨的信任,尤其在經濟成長放緩的此刻。黨媒坦率點出領導人非行動不可的真正原因,即許多中國人對中共和它的宣傳不信任。《人民日報》指出,社羣媒體興起讓鴻溝擴大,「繼續下去將削弱黨領導的合法性」。習近平與黨尤其要求編輯部做到一件事:傳播「正能量」。

(本文摘自《和諧社會》/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前《南德日報》駐北京資深記者,深入觀察中國十餘年,揭露最深入又驚悚的數位監控

西方各大媒體《華盛頓郵報》、《觀察家報》、《週日泰晤士報》、《倫敦書評》盛讚本書爲「時代的警鐘」

「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魯迅

「今天的奴隸們大多不認爲自己是奴隸,而是國家的主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忠於集體、忠於國家、忠於黨,唯獨不提忠於自己。」─—中國網路作家慕容雪村

「在這片天空日月忠誠地守望……網絡強國,網在哪光榮夢想在哪。」─—中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過去,我們總想像極權國家比較落後,只會使用暴力威嚇跟特務偵察。但今天中國的發展突破了西方人的想像。中共對於高科技的發展十分狂熱,除了促進經濟發展之外,更重要的,它可以在「和諧社會」的願景下,全方位控制人民的言行、乃至於心靈,而它的高科技統治體現在幾個方面:

網路:二〇二一年年初,中國網民首度超過十億人。二〇一七年十一月,騰訊超越臉書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社羣媒體企業。

大數據整合:中國行動支付的市場規模於二〇一七年已達十七兆美元,連乞丐都會請你掃碼救濟他。

監控設備:根據世界各大城市的監視器數量顯示,排名第一的重慶有兩百六十萬臺,平均每千人有一百六十八臺,排名第二的深圳每千人有一百五十九臺。

人工智慧:監視攝影機生產廠商透過政府相關單位,除獲得了五億張人臉的數據,更可辨識出十五億張臉孔。

社會信用體系:每個人民的行爲都會被即時記錄,成爲經濟、社會和道德各領域的積分,政府也會依此實施獎懲。

這些情節既如科幻電影,又像恐怖電影。問題在於,透過大量審查信息思想控制和扭曲事實,它會塑造出思想僵化、容易控制的新人類。其次,它會剝奪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空間。最後,這些科技化、數位化的控制手段越有成效,其他國家就會紛紛起而效尤,進而威脅民主社會的穩定性與價值。

當今,中國在經濟與科技上發展有成,但政治上卻重返一人獨裁,從根本上打造完美的獨裁國家。本書作者馬凱擔任中國特派記者十多年,一路看着中國人從網路獲得公民討論的權利,又見證國家設置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科技的社會監控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麻痹了人民的自主性與批判性。

在書寫本書的過程中,他廣泛詢問一般民衆對於數位威權的感受,也深度採訪中國新創企業的主管、黨組織的各級幹部,讓讀者從各種角度來認識利用科技手段大幅提高專制獨裁效率的中國樣貌,並提醒世人,歐威爾筆下的全方位監控國度即將降臨,人民的一言一行都將在不知不覺中無所遁形,然而我們甚至感覺不到監控,因爲國家已經把監控深植於人們的大腦之中。

【作者簡介】

馬凱(Kai Strittmatter)

一九六五年生,在慕尼黑、西安和臺北就讀漢學。一九九七年起擔任《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駐中國記者,二〇〇五年到二〇一二年改派土耳其後,二〇一二年又重返北京。他在二〇一八年離開中國,目前是《南德日報》駐北歐記者,負責報導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三國的情勢。

【譯者簡介】

林育立

在歐洲從事新聞和口譯工作多年,深耕德國社會、歷史和能源議題,現任中央社駐柏林記者,着有《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

《和諧社會》/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