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消費需求變化趨勢 打造一批新的消費增長點(有的放矢)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順應消費需求變化趨勢

打造一批新的消費增長點(有的放矢)

王永貴  馬  雙

《人民日報》(2025年01月06日 第 09 版)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進一步彰顯了促進消費對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性作用。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要積極順應消費需求變化趨勢,着力消除阻礙居民消費需求實現的痛點、堵點、卡點,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我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地位,2024年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723億元,同比增長3.5%。充分激發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根據不同羣體需求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重點抓好增長性、帶動性強的領域,將進一步充分釋放我國消費需求潛力。比如,近年來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在引領消費“向綠向新”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汽車等傳統產業在數字化、智能化驅動下正在煥發新的生機。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新型消費擴容,可深入實施數字消費提升行動,豐富數字消費供給,優化數字消費載體,有力引導數字消費創新發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幫助消費者解決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決策難題,提升消費決策的效率和質量。

加快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於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比如,近年來,我國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讓“China Travel”風靡世界,推動入境消費快速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入境遊客約950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80%。要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入境政策和消費環境、鼓勵首發經濟等,精準匯聚全球消費、升級高品質消費和引領全球消費,努力構建融合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提升國際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以及對國際消費者的吸引力。

建立共享型消費格局。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順應這一趨勢,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幫助農業轉移人口平等享受城市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將有力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爲此,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加大稅收、社會保障和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持續優化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以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和持續縮小的城鄉消費差距,推動形成共享型消費格局。

打造融合型消費業態。融合型消費是一種創意消費,在推動產業融合、實現經濟跨界發展和創新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文旅消費不斷開闢新賽道,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和數字藏品等數字文化融合的消費漸成Z世代追求的潮流,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演藝、旅遊等融合型消費新業態也在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達到2904元,比上年增長17.6%;2024年1—11月,我國體育、娛樂用品類消費支出增長10.5%。要持續優化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機制、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持續打造融合型消費業態,以融合型消費新業態助力擴大內需。

(作者分別爲浙江工商大學校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