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該是放牛鯊撈米蝦的工具?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詐領立院助理費,一審依貪污判刑七年四月並停職;高院合議庭認爲立院組織法條文有違憲之虞,裁定停審並聲請釋憲。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於擔任立委期間涉及詐領助理費,遭臺北地院判處七年四個月有期徒刑。高等法院近來以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第一項,即有關立委助理費之規範欠缺法律明確性爲由,依憲法訴訟法第五十七、五十九條,將本案停止審判並提起憲法訴訟。有關國會助理費長久以來之爭議能否因此了結,不得而知,卻已凸顯在法制規範模糊下,司法必然出現的歧異對待。
惟司法實務卻較傾向於助理費非屬立委的實質補貼,等同否定其僱主地位,使助理費用及加班費不能移作他用;即便薪資已入助理帳戶,且由其捐出爲公積金,也易被認定是不樂之捐,甚或是立委的私人小財庫,致會碰觸到公務員詐領財物之重罪。
而衡諸現況,對於地方議員或者立委詐領助理費用,雖實有所聞,但有罪判決確定者,皆爲地方議員;立委涉及之案件,幾乎在偵查階段,檢察官就爲不起訴;而少數遭起訴者,如前立委吳成典,在第一審即判無罪,復經二、三審駁回檢方上訴而定讞。故去年一審遭重判的高虹安,算是少見之案例,也因此產生一個疑問,即立委與地方議員之助理費用,到底性質有無不同,致出現定罪比例之差異。
高虹安案實可分爲兩個部分:前半段涉及是否浮報加班費,後半段則涉及助理所捐給辦公室的零用金是否用於公務。因一審判決開宗明義認爲立委助理費非屬給立委的實質補貼,致對於助理是否有加班之事實,就必須一一覈實查對,若有不符,無論金額多寡,也不論是否用於私人、甚或是辦公室支出,皆不妨礙公務員詐領財物罪之成立。
立委助理費僅有區區一法條爲規範,致無可預測性。在具體個案明確下,既會出現相類似案件的不同對待,更會使同一案件在不同審級間來回,致使司法公正性受質疑。無怪乎,此次高院在提起憲法訴訟之理由最後感嘆,司法不應淪爲放牛鯊而撈米蝦之工具。與其尋求憲法法庭一錘定音,不如由立法院儘速將國會助理法制化,以防杜此等費用成爲民意代表之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