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環評17日登場 環團將號召羣衆齊聚環境部表心聲
環團痛批,前年環保署針對協和四接案的「黑箱環評事件」創下臺灣環評史30年來首度的惡例,至今讓人餘悸猶存,號召羣衆在17日當天到環境部表達心聲。(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今(8)日公佈本月17日舉辦第協和電廠改建案6次環評初審會議,並由正反雙方各推派3名專家成爲外部委員加入審查;對此環團痛批,前年環保署針對協和四接案的「黑箱環評事件」創下臺灣環評史30年來首度的惡例,至今讓人餘悸猶存,號召羣衆在17日當天到環境部表達心聲。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暨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發聲明表示,日前多個環團至環境部前召開「四能換四接 還我好空氣」許願記者會,當時揭發協和四接環說書明明記載「硫氧化物排放量242.7公噸/年」,臺電卻拍攝「漂綠」廣告詐稱「沒有硫氧化物」,同時採用現行空污管制值數倍的舊許可值,即目前已不能合法排放的污染量,作爲改建前後空污減量比較基礎,有誤導民衆之嫌。
聲明表示,不料臺電公司未反省自身在四接議題上多次使用欺騙、誤導手段,竟發佈新聞稿抹黑、影射環團採「不發電、不供電、不換油、不換煤」的「四不立場」反對北部用電,並稱臺電以所購買天然氣合約之規定含硫量最大值每標準立方公尺含硫量35毫克,估算硫氧化物年排放總量爲242.7噸,此爲最大排放量,僅作爲環評管制依據,實際排放的量測值近乎爲零。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環團許願要求「永續四能換四接」、「汰火電轉再生」,是支持以更乾淨的再生能源,取代高污染的燃氣火電,何來「不發電、不供電」,要求「協和燃油除役」,何來「不換油」。
他強調,協和3、4號燃油機組因無法符合「三級防制區加嚴標準」,臺電內部評估應於今年7月1日加嚴標準生效「前」除役,臺電執意改建高污染、高碳排的燃氣火電,將拖累我國減污與減碳的腳步。
針對協和四接環評,王醒之指出,前年環保署針對協和四接案的「黑箱環評事件」創下臺灣環評史30年來首度的惡例,當時不論是要演出輾壓通過的劇本、還是最後臨時喊卡的橋段,在場的人都可以感覺得到環評後面的那隻操控的手,而今雖已「升格」爲環境部,但卻又看到中火二期或是高雄七接的環評會議,無論反對聲浪、社會疑慮有多大,到最後閉門會議完仍是建議通過。
王醒之說,面對行政權的巨大,宛如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被送進絞肉機的無奈,呼籲關心此案的所有人,當天一起到環境部表達心聲,除了期許環評的專業性與獨立性得以恢復外,更希望能看到環評機制能朝向監察院念茲在茲的《奧爾胡斯國際公約》,讓「氣候民主」在臺灣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