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經理“求合作”:領導着急要500萬?真相居然是這樣

近日,一則私募基金經理“求合作”的消息引發圈內關注。

據稱,有私募在自媒體發佈求合作的需求廣告稱:“找能投主觀股多的金主500萬(非常着急要),同時公司團隊跟投500萬自己的操盤計劃。”其中明確提出,公司領導要求儘快找到500萬。

有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8月1日之後,產品備案對1000萬元初始規模的要求就比較嚴格了。

“沒有硬性明確要求,但如果你成立後很快把資金撤掉,協會發現不符合規定,之後備案可能遇阻。之前有很多保產品成立的方式,期貨公司就有這種服務——給你資金成立產品,收幾個點的費用。”

私募基金經理“求合作”:着急要500萬

與近期A股市場流動性偏緊的情況相呼應,今日一則“百億私募基金經理稱着急要500萬”的消息在各大私募圈瘋傳。

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多方打聽,發現原來是一傢俬募的基金經理正在焦急地尋找資金求合作,把自己的資金需求發佈在自媒體平臺上。

記者瞭解到,相關私募在自媒體發佈求合作的需求廣告稱,要找能投主觀股多的金主500萬,同時公司團隊跟投500萬自己的操盤計劃。廣告最後表示:“真心求合作,雪中送炭,真心求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該自媒體平臺日常發佈的需求廣告既有私募招聘期貨交易員,也有資方發佈需求。

比如有資方廣告稱:“有現金可以投期貨策略,進產品保本46,槓桿1比9,1000萬起。”

對此有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這傢俬募着急要500萬,急到這個程度是少見的,百億私募一般都不至於拿不出這500萬。”其認爲,有一種可能是私募產品備案時,資金是要先打到賬戶裡,然後再備案,而事情臨近了資金有缺口,所以着急要500萬。

不過據另一知情人士透露,“(這)是一家主要做量化的私募,他們公司中間還有一個做主觀的基金經理,自己在做,和公司整體沒有多大關係,是他們那個主觀策略的團隊在找資金。”

私募新規設立規模門檻,鎖定期安排強化監管

8月1日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正式施行,新規不僅強調了產品的設立規模門檻,還通過鎖定期的安排,強化了對資金短期進出的監管。其中第七條明確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引導投資者關注基金長期業績,強化對投資者短期投資行爲的管理。基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不少於3個月的份額鎖定期對應的短期贖回費用安排,收取的贖回費用應當歸屬基金財產。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員工跟投的,其份額鎖定期不得少於6個月。”

新規不僅維持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初始實繳募集資金規模不得低於1000萬元”的要求,同時還“不得通過投資者短期贖回基金份額等方式規避前述實繳規模要求”。

有私募人士告訴記者,8月1日之前,私募產品備案對1000萬初始規模要求就比較嚴格了,雖然沒有硬性明確要求,但如果成立後很快把資金撤掉,協會發現產品不符合規定,之後備案可能遇阻。其表示,其實之前有很多保產品成立的方式,期貨公司有這種服務,提供資金成立私募產品,收幾個點的費用。

該私募人士表示,此前私募基金運作指引徵求意見稿已經提出了這一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初始實繳募集資金規模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所以這期間各家管理人也都在按照新規來進行產品備案、成立方面的準備。產品通常是先成立再募資,那麼成立之初就有充足的外部資金是比較難做到的,所以各家機構也衍生出了各種方式來籌集初始資金,比如部分期貨公司會提供保成立的服務,收取部分費用,幫助私募管理人提供產品成立資金。

在當前市場行情下,中小私募機構產品擴募很難,尤其是中基協要求保殼門檻從200萬提至1000萬之後,中小私募機構的處境更加艱難,連百億私募也是如此;而百億私募數量已縮水到目前的85家。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初,備案存續私募證券管理人共有8081家,其中管理規模0-5億的管理人有6958家,佔到總量的86.10%;管理規模50-100億的管理人有93家,佔到總量的1.15%;百億私募數量從上半年的100多家縮水到目前的8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