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萍》小英難重建司法信賴
司改國是會議。(黃世麒攝)
蔡總統上任後,即無視有違反憲法「權力分立」的機制之虞,將「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召集人由司法院長換成自己上陣;司改國是會議分組會議已於6月結束,7月10日舉行第6次籌委會議,確立12項重點議題,並決定8月12日在總統府召開總結會議。
蔡召集人7月10日主持司改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時,明確提出幾項司改重點,要求相關部門不但要提出具體改革方案,更要有明確的改革時程。我們不禁要問:蔡總統自任召集人並發表司改的「關鍵宣示」是否妥適?有無將手伸入司法的疑慮?
目前分組會議都已做出決議,初步總結都已成形,這時蔡總統兼召集人才來照念這些場面話,是明知「不涉及政策與個案」的「鳥籠司改」結論理想性不足﹖還是擔心副召集人之一的「司法院長」沒能歸納出符合上意的結論與建議嗎?
司法是「皇后的貞操」,徒法不足以自行。蔡總統縱容保外就醫的陳前總統頻頻違反法律趴趴走、不斷違反中監規定來評論時政;無視於檢審認爲柯建銘關說司法案件系「關說司法者未受刑罰,是因《刑法》沒有處罰關說者的規定」的託詞,一再凸顯司法「因人設事」、「顏色對就沒事」、「遇強權就轉彎」的荒謬現況,讓人民動搖對司法公正的信賴。
因此,唯有將《刑法》增列「妨害司法公正罪」,重罰正、副元首及各級公職人員關說司法,並禁止因涉及妨害司法公正相關案件免職的司法官轉任律師,甚或考慮縮減其退休年金;且將妨害司法公正案件列爲各級司法人員績效評比指標之一,以提高「定罪率」,讓關說司法的難度與風險大幅增加,方能一定程度地遏止關說歪風。
國際透明組織今年3月7日公佈「201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臺灣有24%受訪者認爲法官可能涉及貪腐,54%的受訪者對於政府打擊貪腐仍不滿意,此項民意頗值得關注。
杜絕貪腐、遏止司法關說是政府清廉印象的關鍵所在。司法改革雖然千頭萬緒,但若從元首開始以身作則,不包庇涉案的親屬與同黨大老,風行草偃,應能一點一滴重拾人民對司法的最起碼信賴;反之,若只是虛應故事地立法與不正執法,恐仍難挽回多數國人對司法近乎淪爲「蕩婦貞操」境地的疑慮。
(作者爲公民正義聯盟總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