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需要平等的舞臺——第八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側記

新華網福州7月31日電(記者黃小希)如果沒有看見站在舞臺角落揮舞着雙臂打節拍的指導老師,你也許很難相信,那一個個美輪美奐的節目是由一羣殘障人士表演的。這正是31日開幕的第八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帶給人們的心靈震撼。

“這個舞蹈裡有童謠的溫馨,有上海女人的婉約,還有大都市的時尚與繁華。”羣舞《海上風華》的表演者之一浦文沅用手語表達了自己對舞蹈的感知。因爲聽不見音樂,這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只能想像那蘊涵在樂曲聲中的上海風情,但她恰到好處的舞蹈動作和麪部表情,卻讓評委與觀衆得到了不凡的視聽享受。

人們常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形容付出的艱辛。對於參加本屆藝術匯演的殘疾人代表來說,臺上一分鐘,臺下不知要流下多少汗水與淚水。

上海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教師於沁心說,爲了排練一個舞蹈,指導老師必須把每個動作分解成一個個節拍,逐個講解、示範。“最累的時候,我們的演員要從早上9點練習到晚上,一個節拍一個節拍地重複着舞蹈動作。”

然而,浦文沅從來沒覺這是一種“苦”。在她無聲的世界裡,舞蹈帶來的是自信,是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在舞蹈的舉手投足間,7歲開始習舞的浦文沅用自己的方式,“聆聽”音樂的美妙。

和浦文沅一樣,浙江代表團羣舞《錢江潮涌》的表演者們以雄健有力的舞姿,詮釋了自己對於音樂、對於舞蹈的理解,贏來現場熱烈的掌聲。也許是因爲太投入,比賽結束後,幾個表演者還在休息區反覆練習着剛纔在舞臺上沒有做好的動作。

“他們非常需要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舞臺,很珍惜參加全國匯演的機會。”浙江代表團的舞蹈編導郭江鋒被殘疾人演員刻苦練習的精神深深感動。爲了排練好《錢江潮涌》這支舞,幾乎每個演員的腳掌、膝蓋都受過傷。郭江鋒記得,當初設計舞蹈動作時,他曾擔心這些業餘的演員們達不到要求,“但實際情況是,他們的表現遠超我的創意”。

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副團長王晶眼中,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舉辦至今,節目最大的變化就是從過去的讓觀衆產生同情和憐憫到現在的震撼人心、令人肅然起敬。

“殘疾人表演文藝節目,並不是 以殘賣殘 換得公衆的眼淚,而是要用真正的藝術魅力去感動公衆,幫助殘疾人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王晶說,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殘疾人文化活動的普及程度得以提高,文化藝術是讓全社會更加了解殘疾人羣體的窗口,也是讓殘疾人融入社會的一個平臺。

由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中國殘聯共同組織開展的第八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爲期1個月。匯演採用分區參演、現場比賽、綜合評選的方式舉行,全國分爲北京賽區、福建賽區、甘肅賽區和湖南賽區4個賽區。

(原標題:他們需要平等的舞臺——第八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