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會 | 記者手記:看見他們,和他們身後的13億人

(原標題:巴黎殘奧會 | 記者手記:看見他們,和他們身後的13億人)

新華社巴黎9月7日電(記者馬思嘉、張薇)第17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在法國巴黎落幕。11天裡,來自約160個國家和地區的4400名運動員,代表全世界13億殘障人士,在英雄的舞臺展現了人類最不屈的靈魂。

他們身處黑暗,卻能克服恐懼全力衝向終點,或在聲音的世界迅速截斷、進攻;他們肢體殘缺,卻能用頭撞出世界紀錄、用腳射出十環……身體的極限被不斷突破,新的世界紀錄每日都在誕生。

9月7日,中國隊球員王亞男(中)在巴黎殘奧會女子坐式排球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

那些讓人深深震撼、熱淚盈眶的瞬間,無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殘缺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我站在這裡,就是想讓大家看到,只要有夢想、有方向,然後去努力,我們都會被看見,我們都可以閃閃發光。”本屆殘奧會,19歲的“飛魚”蔣裕燕斬獲7枚金牌,登頂運動員金牌榜。面對滿場歡呼和掌聲,她笑容自信燦爛,讓人忽視了她在車禍中失去的右臂和右腿。

9月6日,蔣裕燕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失去雙臂的“渦輪增壓小馬達”郭金城,遊50米幾乎全程不換氣,並用頭全力撞向終點池壁,讓網友“隔着屏幕感受到了痛”。“我也想代表我們的殘疾人朋友爲國爭光,所以就想盡力發揮,爭取多拿幾塊金牌。”這名“00後”小夥不願多談自己克服的疼痛,總是一臉笑容。

身體殘疾,但爲了身後的祖國,他們克服萬難、全力戰鬥。賽場上,我們看到太多運動員面對國旗眼含熱淚、目光堅毅的瞬間,並一次次爲之動容。

9月6日,郭金城在打破世界紀錄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截至7日晚,中國運動員拿下94金73銀49銅,實現“斷層式第一”。2004年雅典殘奧會,中國代表團歷史性首次高居金牌榜與獎牌榜頭名,此後的歷屆夏季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從未讓金牌榜榜首位置旁落。

健全人難以想象,他們要走多遠的路,才能登頂這四年一次的殘奧舞臺。當被問到“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毅力”“享受孤獨”“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但對於“運動帶給了你什麼”,答案又幾乎出奇一致:“它讓我更自信,看見更大的世界,看見殘疾人也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爲國爭光。”

巴黎殘奧會開幕式,傳達的一大理念就是“運動與創造”對殘健融合的助力作用。

8月28日,火炬手熱雷米亞(中)在巴黎殘奧會開幕式上傳遞火炬。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此外,這次開幕式的主題是“矛盾”——在殘奧會舞臺,他們令人震撼的表現讓他們高度“被看見”;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往往“不被看見”,他們的需求也容易被忽視。

我國約有8500萬殘障人士,幾乎相當於每16人中就有1名殘障人士。或許會有人感到震驚:爲什麼我們身邊很少看到殘疾人?

已經“走出來”的運動員解答了這一疑惑:“很多人殘疾後不自信、不敢走出家門。有些殘疾人也想出來走一走、看一看,但確實不太方便,也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這種“不方便”體現在許多方面。我們雖然到處有盲道,卻往往被自行車、電動車等佔用;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鮮少配備無障礙設施,給出行造成困難;雖然殘疾人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做到健全人能做到的事,但升學、就業渠道還是相對狹窄和閉塞;社會看待殘疾人往往是“同情”,但其實他們更希望被平等對待……

9月7日,中國隊選手鄒緒鳳(右)與烏克蘭隊選手納塔利婭在巴黎殘奧會女子重劍團體賽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殘奧會是促進一個城市爲無障礙設施投入的絕佳契機。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表示,2008年北京殘奧會在這方面樹立了標杆,如今巴黎也在爲無障礙出行大力投入,地面公共交通已基本實現無障礙,並計劃讓巴黎的地鐵同樣實現無障礙。

殘疾人運動員們則更希望,這份殘奧遺產可以常態化,真正惠及他們身後的13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