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13線后豐大橋引道完工拚春節前通車 將省20分鐘車程

衆人站在剛剛鋪設完成的堤南路引道上。(李京升攝)

臺13線后豐大橋與國道4號匝道及國豐路銜接,鄰近臺中豐洲科技園區,上下班尖峰時間,經常交通壅塞,在地方爭取下,市府爭取中央補助,以9856萬元在後豐大橋新增引道銜接堤南路,立委楊瓊瓔31日邀集各單位前往勘查,市府指出,將趕在農曆過年前、2025年1月20日開放通車,通車後民衆將可節省20分鐘車程。

楊瓊瓔31日辦理「臺 13 線后豐大橋下游側橋面新增引道銜接堤南路新建工程」完工勘察,市議員羅永珍、陳本添、邱愛珊等人等人前往關心,衆人站在剛剛鋪設完成的堤南路引道上,一同見證這項工程的歷史時刻。

臺中市新建工程處長陳聰仁透過簡報說明,他說,這項工程由臺中市政府建設局主辦,新建工程處執行,總預算9856萬元,其中中央經費補助8082萬元,地方自籌1774萬元。新建引道全長180公尺,採用U型和重力式擋土牆,解決了后豐大橋橋面與堤南路之間的高低落差,同時新增右轉車道銜接堤南路,有效優化交通配置。

衆人合影留念。(李京升攝)

陳聰仁指出,這項工程今年3月4日開工,歷經基樁施工、橋臺建設及擋土牆架設,原訂明年2月13日完工,但施工團隊展現效率,在短短10個月內順利完成,進度超前20.8%,未來通車透過新增引道,提前分流車流,后豐大橋原有車道數量未減少,但車輛從后豐大橋通往豐洲工業園區的時間縮短了20分鐘。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長簡任技正尤冠函提到,去年楊委員爭取前瞻補助,市府承諾執行期限內完工,果然在短短1年內完工,展現市府團隊的執行力。

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劉栢勇也感謝中央單位及臺中市府,促成后豐大橋增設引道,拉近后里與豐洲科技園區距離,不僅造福工業區廠商,也讓后里上班族的生活更加便利。

市議員羅永珍全程參與這項工程的推動過程,她感慨地說,從神岡堤南路到后豐大橋的距離只有50公尺,但以往總是「看得到卻上不去」,如今新增引道成功解決這個連接不順的問題,不但紓解國道四號匝道的車流,還讓整體交通更加便利。

市議員陳本添表示,他與羅永珍會勘多次,終於促成引道工程完工,期待通車之後,嘉惠后里鄉親。邱愛珊則感謝楊瓊瓔委員長期不懈協調中央與地方資源,才讓這項工程得以順利完成,期望未來后里與神岡的交通網絡更加完善,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給鄉親最好的路,給臺中市最好的交通。」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引道工程預定明年2月完工,市府團隊力拚在2024年結束前完工,後續將進行初驗、履勘等作業,目標在農曆過年前、2025年1月20日開放通車。

楊瓊瓔國會辦公室執行長洪柳益表示,「這不僅是交通建設,還是經濟建設!」楊委員積極爭取中央前瞻補助82%、地方自籌18%,地方與中央攜手合作,讓總經費近億元的建設在短短1年內完成。后豐大橋全新引道解決豐洲科技工業園廠商與后里鄉親長期困擾交通壅塞問題,是送給鄉親們的2025年新年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