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空 F16還是殲16
清晨6點45分,幻象和F-16戰機呼嘯飛過臺北的天空,緊接着,陸軍黑鷹直升機和CH-47SD運輸直升機,轟隆隆地編隊掠過;突如其來的巨響,驚醒了睡夢中的臺北市民,許多人憂心忡忡地問道:共軍軍機侵入領空了?戰爭開打了?幸好,國防部隨即發佈新聞:免驚!是國慶活動的預演啦!
國慶預演,空中參演部隊編隊試航,讓人們成了驚弓之鳥,卻也反映了人們對當前兩岸情勢兵兇戰危的不安心理。何以致之?關鍵就在那條虛擬的、依賴兩岸善意與默契才存在的海峽中線。
前兩天,大陸官方聲稱,兩岸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外交部立即反駁,臺灣與中國之間以海峽相隔,多年來兩岸對中線的默契,成爲避免軍事衝突、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象徵。論反應,外交部可謂迅速,但論理,外交部犯了大錯。
對國際法及冷戰歷史稍有涉獵的人都明白,所謂海峽中線是冷戰時期美國爲了要限制臺灣與中共「保持必要距離」,所設下的一條虛擬中線,並非國際法所規範的國與國之間,政權與政權間,事關領土、領海界線、領空重疊區域的爭議,若非依賴實力原則維繫,就必須仰賴雙方的善意和默契。准此,當外交部承認所謂海峽中線是一「默契」時,就等於承認了海峽中線是虛擬的,是不存在的。默契在,中線在,默契消失了,中線也就消失了。
默契,來自善意,所以,兩岸互有善意,關係交好時,維持默契就是成了共識。兩岸關係下滑,維持「默契」,就不再是共識。所以,真要追究海峽中線,那麼,究竟是誰打破了海峽中線的默契呢?或者說,是誰讓兩岸關係變壞、變差的呢?報載陸媒將連續7天刊文詮釋「九二共識」,幫助兩岸民衆正確認識。很顯然地,北京指稱海峽中線不存在,劍指的,正是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那件事。
海峽中線爭議未決,偏偏蔡英文總統又跑到澎湖訓示空軍健兒「我們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蔡英文錯誤地引申「領空」,讓原本就緊繃的海峽上空,更形嚴峻。
蔡總統這麼一說,語意上很容易招致誤會。彷彿是說,當中共軍機尚未侵入我領空時,廣播驅離、飛彈追蹤警戒即可,但絕不容許侵入領空。如此一來,一方面再次否定了海峽中線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明確地指示了我軍行使自衛反擊權的時機和空域,彷彿帶着一絲挑釁的味道。
蔡總統憂心兩岸對峙,容易因擦槍走火。其實,擦槍走火的,不一定是對陣的兩軍,也有可能是隔岸觀火的第三方刻意製造事件所造成的。海峽中線既是默契形成,與其爭論海峽中線存在與否,相互指責戰鬥軍機是否越線挑釁,或是憂心會不會擦槍走火,不如迴歸原點,檢視兩岸默契消逝的根由,重建默契共識,找回兩岸原有且應有的和平氛圍。
孫子兵法有言:「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兩岸對戰,臺灣,無以待之,亦無有所不可攻。但是,兩岸有默契、有善意、有共識,無論名稱爲何,皆是和平種籽,也是臺灣有以待之,有所不可攻的最重要本錢。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