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神秘吳哥窟藏「巨型古城」 百萬人一夕間消失!
柬埔寨西北部的吳哥窟是吳哥世界遺產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其中一座廟宇,以宏偉的建築和浮雕聞名於世。考古學家埃文斯(Damian Evans)近年利用空中雷射掃描技術探勘發現,吳哥窟附近的熱帶叢林地底,竟藏有多個有900年至1400年曆史的中世紀城市。考古學家們分析後認爲,就是這些地下古城,組成了12世紀時近百萬人口的「高棉帝國」。
吳哥窟(小吳哥)是東南亞極爲重要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由蘇利耶跋摩二世(King Suryavarman II)在1100年代初至中期之間,正值高棉帝國政治和軍事力量最興盛時期,耗費了約35年來興建。吳哥後來在1431年慘遭北方對手大城王國(Ayutthaya)(今天的泰王國)劫掠而衰落。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覆蓋漫無人煙的吳哥。殘餘的高棉帝國的首都移居到今天柬埔寨首都金邊(Phnom Penh)的所在地。
▼吳哥窟也有小吳哥之稱。(圖/記者陳涵茵攝,下同)
埃文斯2007年首次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的地面傳感雷達進行的航空三維測繪發現,吳哥原本的整體規模,比原先設想的還要大很多。他表示,「這裡的問題是你可以站在城市正中央,一座千年古城,卻根本不知道自己就在古城頂上。」
接着他在2015年進行更大規模的空中考古研究,用直升機搭載雷射掃描機,第一次可以畫出這座古代超大城市的全圖。他說,「地圖顯示吳哥的面積相當於現在的洛杉磯,是工業革命前人類史上最大的聚落建築羣。」雷射掃描還可以測消失數百年的建築物的痕跡,埃文斯進一步說,「我們另外發現好幾百座廟宇,還找到運河的殘跡,甚至連千年前的一條鄉間小路,都可以用雷射掃瞄看到。」
不過當時的一般住宅早已消失,只剩下以堅固石材興建的廟宇能夠屹立不搖。可是,東南亞地區充沛的雨水卻成爲了「侵蝕古建築」的頭號殺手,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的首席建築師格倫波奈辛表示,「立面的石塊都塌了,是因爲長時間的侵蝕以及滲透的水分過多。當泥土潮溼,會對立面牆施加壓力,導致立面瓦解。」
爲了不讓廟宇坍塌,只能重建部分建築,先用紅土堆疊核心,然後覆蓋上雕刻繁複的砂岩,而且砌得十分緊密。但這種建築方法在今天要找人再造實在困難,保護古蹟不易,觀光客若前往旅遊也不應該伸手觸摸。
▼黃昏的吳哥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