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學者籲 儘速做入境普篩

學者呼籲應儘速做入境普篩。圖爲旅客入境臺灣,走過發燒篩檢站。(本報資料照片

上週臺灣發生日本學生返日後確診,臺大公衛學者指出,該名學生在二月底確診後來臺,期間四個月維持無症狀機率雖低,但仍有可能因此將病毒帶入社區考量臺灣社區存在無症狀感染者威脅,呼籲指揮中心此刻應儘速做入境普篩,而不是還在質疑日本的檢驗能力。

臺大公衛昨天舉辦抗COVID-19說明會,臺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秀熙引述國際Science期刊發表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可分爲有症狀佔38%、症狀前期佔46%(具感染力,不會有任何症狀)、無症狀則僅佔10%,另有6%則是環境暴露傳染個案。

日女個案 恐爲確診後入境

陳秀熙指出,臺灣目前對症狀前期個案與無症狀個案所採取的防疫措施,都是採居家檢疫,但若落實不夠徹底,就會導致非家戶、家戶接觸者的感染,臺灣沒有因前期症狀感染爆發,是臺灣全民努力落實檢疫的成果

他根據疫情數據模型的統計分析估算,自3月19日至6月20日,臺灣可能有22位無症狀個案,而國內無症狀個案高於150位,纔有出現明顯的社區羣聚個案,現階段評估臺灣的疫情風險仍低

檢討防疫 非質疑日方檢驗

不過,以近期確診的日本女留學生爲例,二月確診後抵臺至六月離臺,期間一直維持無症狀的機率非常低,但不無可能,陳秀熙強調,不要認爲臺灣社區感染不存在,無症狀感染個案威脅還是有,要透過這名女留學生的案例來評估,實施境外普篩的必要性,對防疫政策重新檢討,而不是一直在檢討日本的檢測方式,或計較是否爲臺灣本土感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世衛認爲只有低於5%的國家纔有資格談解封或放鬆社交距離,臺灣只有0.43%,「真的是太低了」,就效率上來說,沒有普篩的必要。至於外界一直質疑篩檢量少,但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說明,要不要解封必須看的是檢驗量能、疫情規模且要觀察該地區陽性率,而非檢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