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療癒假期 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

秧悅美地度假酒店規劃了瑜伽等健身課程,在大片綠意前伸展肢體,煞是享受。 (林旻萱攝)

【圖/文.臺灣光華雜誌】

一位來自香港的企業家患有巴金森氏症又罹癌,治療前行動不便,吞嚥、講話都是難事,經中西醫合療後,他回到高爾夫球場揮擊精彩人生;另一位越南女孩血癌末期,臺灣醫生用開創性的CAR-T治療,讓她重返家人身邊。這些國際友人不約而同選擇了臺灣,作爲療養之旅的目的地。

「Thank you! Si Yu’os ma’åse’, Taiwan!」來自關島的Ted接受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稱中醫大附醫)的治療後,用英文和查莫洛語說出感謝。外交部的「潮臺灣」YouTube頻道,用〈翻轉人生〉短片記錄臺灣與Ted的感人故事。Ted原本是名壯漢,卻長年飽受脊椎嚴重病變所苦,連行走、睡覺都是奢望。直到來臺手術,他才終於能擡頭重新看到天空,甚至回到跟朋友海釣的生活,「當我在臺灣治療時,他們關切我,當你經歷過像我這一切時,你們之間會建立起信任,而我未來有需要一定會回臺灣。」影片裡Ted堅定地說着。

來自關島的Diana接受中醫大附醫的「一站式心房顫動電燒結合左心耳封堵術」,在國際醫療團隊照顧下,恢復良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細緻化國際醫療服務

「國際醫療要能成,一半的關鍵是醫生,另一半則是後勤的支援團隊,我們就是醫生最好的助理啊。」中醫大附醫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周艾齊,緩緩道出要成功吸引醫旅人士,實務上許多技術外的配套措施必須留意。例如,來臺前的視訊問診、個案提問的即時迴應、醫療計劃、簽證申請、班機、住宿等,還必須轉化醫院內部的行銷思維,爲克服語言門檻,周艾齊爲醫護同仁開設英文班,奠定更好的醫病關係。周艾齊笑說,就像做旅遊計劃,把所有的檢查、門診、手術等各項行程事先敲定,並跟飯店提點注意事項,她甚至會親自確認房間的無障礙空間。當個案抵臺有專人接機,全程有管理師陪同就醫,消弭旅客的不安,確保醫療服務的品質。

換個角度看,國際醫療中心有點像旅行社,要如何讓國際人士在有限的旅行天數裡,完成一趟滿意的旅程,考驗的是團隊協調能力。周艾齊舉例,有位關島政要因嚴重車禍的後遺症,需要多科別的治療,她原本要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看診,卻預約了三個月還無法就醫,但在中醫大附醫的安排下,在臺灣一週內完成12個門診,例如中醫的鍼灸治療,還有耳鼻喉科醫生僅透過按摩及運動,就緩解病人的不舒服等,讓這位政要對臺灣醫療的技術與服務十分讚歎。

中醫大附醫的周艾齊(右)以「用醫療和世界交朋友」爲使命,致力讓國際感受臺灣完善的醫療服務,圖爲她與來自緬甸的番玉磊合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一國多中心,用醫療和世界交朋友

臺灣的醫療品質在國際間有口皆碑,多次在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佈的全球醫療照護指數蟬聯第一。長年承接衛福部國際醫療工作小組任務的臺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執行長吳明彥分析,臺灣的醫療品質好,深受國際信賴,且價格合理、性價比高,還有可比擬飯店的貼心服務,以及儀器設備充足、治療等待時間少等,都是臺灣推動國際醫療的優勢。

臺灣政府爲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於2018年啓動「一國一中心」計劃,由國內醫學中心針對新南向目標國,提供在臨牀技術、醫院管理、智慧醫療等各方面的交流。2022年推展爲一國多中心,形成國家隊的網絡,強化交流的廣度與深度。像是長庚醫院與馬六甲仁愛醫院合作,去(2024)年成功建置馬來西亞的第一間智慧病房,將臺灣的醫療產業帶向國際。「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吳明彥用臺語俗諺形容。

周艾齊表示,中醫大附醫始終以「用醫療和全世界交朋友」爲理念,長期耕耘關島的醫旅市場。在疫情時促成人道包機,協助關島病人來臺就醫,她笑說,國際醫療中心的客戶經常是透過口碑介紹而來,當他們在臺灣感受賓至如歸的醫療服務,回母國還會上廣播節目分享,一個介紹一個的結果,即便臺灣與關島因疫情中斷了直飛,但是來臺就醫的關島民衆卻沒停過。

在國際醫療中心工作多年,周艾齊找到使命,「如果能把國際病人救起來,我們(臺灣)其實是在國際中佔有一個蠻重要的位子。」始終真心待人的周艾齊結交了各國的朋友,例如來自緬甸的番玉磊,脊椎嚴重側彎駝背,來臺治療時呼吸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成,也害怕與人社交,主治醫生說:我們就像他在臺灣的父母,一定要治好他。治療期間正逢過年,周艾齊還冒雨送來餐點,讓番玉磊備感溫暖。現在他重拾正常生活,不僅過節會來探望周艾齊,有緬甸病患時,他也欣然協助翻譯。

臺灣擁有與世界同步的醫療設備與技術,吸引國際醫旅人士來臺。圖爲中醫大附醫的質子治療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與世界同步的醫療技術

癌症是全球醫學家、科學家百年來不斷探究的難題,臺灣也積極投入治療研究。例如被視爲尖端醫療技術的質子治療,臺灣自2015年林口長庚醫院引進第一臺質子治療設備後,至今全臺北中南皆有質子治療儀,算是密度相當高的國家。相較於傳統的X光放射線治療在穿透至腫瘤的過程會傷害正常組織,質子治療則有如深水炸彈,精準、副作用低是爲最大特色。

國際間另一項先進技術──重粒子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也在2023年正式啓用臺灣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成爲全世界第14座運轉的重粒子中心,並與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簽訂合作意向書,提升臺灣醫療的能見度。

除了建置重裝備,臺灣也引入與歐美同步的先進治療技術,如「CAR-T治療」,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啓誠表示,「CAR-T是同時具備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免疫療法的創新癌症治療,」不但可以服務國人,也成功治療許多國際人士。

例如越南的小女孩Bao(暱稱寶石女孩),六歲時罹患血癌,雖以化療控制住,卻在11歲時復發,骨隨移植後,又在兩年後再度復發。因惡化爲骨髓細胞癌,失去造血功能,情況危急的寶石女孩只能輸血度日,當時她還得到急性盲腸炎,卻因血小板太低,越南當地醫生擔心開刀會致命而不敢動刀。經由越南病友間打聽,寶石女孩選擇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尋找一線生機,在醫療團隊的照會規畫與緊急醫療簽證核發後,她來臺接受CAR-T治療,經慈濟團隊幾個月努力,終於成功抗癌。

花蓮慈濟醫院推動中西醫精準醫療,結合西醫的基因檢測,爲病人擇選精準治病的中草藥。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中西合療+養身旅宿=全方位照顧

自新冠疫情後,臺灣清冠一號在對抗病情時發揮的功效,讓全球對中醫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而臺灣積極發展中西醫合治,更成爲國際醫療的一大特色。

一般提到中西醫合療,多數想到是以中醫輔助治療,例如增加精氣神、免疫力來調理西藥的副作用,支持病人撐過治療;但,花蓮慈濟推動的是中西醫精準醫療,首創結合西醫的基因檢測,媒合中草藥資料庫,爲病人擇選精準治病的中草藥。

一位來自香港的企業家,因爲巴金森氏症而失去行動力,只能仰賴躺椅和看護餵食,慈濟團隊找出可以針對病人基因缺損部分治療的中草藥,並與幹細胞療法、復健結合,治療後企業家的行動力逐漸恢復,從躺椅到四腳輔具、兩腳輔具、單邊柺杖,甚至重回高爾夫球場揮杆。

而在慈濟醫療團隊背後,花蓮的好山好水以及養生旅宿,也爲醫旅人士的療養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秧悅美地打造有機香草迷宮,邀請大家到花蓮來趟放鬆療愈之旅。 (林旻萱攝)

在花蓮深耕有機香草種植已逾30年的君達集團董事長尹純綢,曾是名護理師,看遍民衆的苦痛,深知預防醫學與藥食同源的重要性,希望打造一處以推廣養生健康爲概念的度假酒店。於是她將花蓮吉安佔地萬坪的君達休閒農場改建爲秧悅美地度假酒店,園區裡種了上百款的有機香草,尹純綢說,遊客在這裡呼吸的每一口都是飽含負離子與芬多精的健康空氣。而酒店供應的餐點,食材是來自園區的有機農場及合作的有機小農,且設有營養師,如有療養需求的客人,還會客制有助調養的餐點。

爲讓旅人徹底放鬆身心,秧悅的每間房裡都設有蒸氣室,供應新鮮香草,讓客人在房裡享受芳療。此外,也規劃了瑜伽課程、健康講座,或可騎單車欣賞奇萊山、楓林步道等,探索自然美景。從綠色旅遊、永續旅遊到健康旅遊,尹純綢的經營方針與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的預防醫學理念不謀而合,雙方在去年簽訂MOU,打造一站式服務的健康管理旅遊平臺。

尹純綢的傻勁吸引了理念相近的國際友人,像是印尼企業家劉董,在母國擁有飯店的他,對住宿要求極高,前來投宿秧悅後,兩人成爲好友。後來劉董被診斷出肺癌末期轉移到骨頭,是花蓮慈濟團隊與秧悅美地聯手爲他打造療養計劃。留美的女兒原本不甚放心,來臺瞭解醫療計劃及秧悅美地的住宿環境與餐食後,她跟尹純綢說:「我的爸爸就交給你們了。」臺灣的醫療也不負衆望,四個月的療程結束,連轉移的腫瘤也被清除,成功抗癌。

李啓誠表示,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除了治療,慈濟精舍每天清晨都有上人的開示,即時的英語翻譯字幕,外國人士也能感受證嚴法師對生命的關懷,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質,安撫內心苦痛,「那份人文與生命的關懷正是慈濟醫院所強調的」。

吳明彥也提到,臺灣的打禪類似冥想,與西方醫學中的Lifestyle medicine契合,強調人要練習靜心,可增加免疫力,這是臺灣在推展國際醫旅時可善用的資源。而曾任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出版《臺灣療愈散步冊》的醫師蘇瑞勇則指出,臺灣山林的可近性高,上山下海一日可達,或是到山中品茶、泡溫泉等,都是具有臺灣特色的療愈方式。李啓誠認爲,臺灣的消費環境友善、交通便捷、政治經濟穩定、社會也安全,都是吸引國際人士來臺進行療愈醫旅的加分項目。你還在等什麼?快來尋找屬於你的療愈假期。

九份老街是電影《悲情城市》的取景地,走進影視作品的拍攝場景,形如再一次重溫觀影時的感動。 (王朝騰攝,馬英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