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溯源 南大附小等學童上山尋原生種山茶

臺南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工隊,與七股區竹橋國小,一同前往六龜山區探索臺灣原生山茶學童親手採茶、揉茶菁,品嚐具天然花蜜香的山茶。(圖/記者林悅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臺南市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繼探究阿里山茶與屏東港口茶後,此次邀約七股區竹橋國小一同前往六龜山區探索臺灣原生種山茶,學童親手採摘臺灣原生種山茶,並揉製茶菁,品嚐具天然花蜜香的山茶,均表示不枉費搭了2個多小時車程到六龜「找茶」。

南大附小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學生曾親赴嘉義阿里山利用青心烏龍製作紅茶,也到過屏東滿州利用雪梨茶樹製作港口茶,比較高山和平地茶差異,這兩種均屬小葉種茶樹,然而還有屬於大葉種的臺灣原生種山茶,於是興起探究的念頭,此次由臺南大學社會責任計劃(USR)經費支持,邀約竹橋國小共學

從小在茶園中穿梭的徐盛暘是欣園製茶第三代茶農,帶領二校師生前往六龜山區認識野放的臺灣原生種山茶,指導學童採摘「一心二葉」的茶芽。南大附小學生凱豐說,這裡跟在阿里山看到的梯田式茶園很不一樣,又斜又陡的山茶園行走不易,隨時可能會滑倒,臺灣山茶的葉片比較大,幼芽沒有茸毛,跟小葉種的青心烏龍截然不同。

回到製茶場,學童親手揉制山茶,待靜置發酵後,再進行乾燥及包裝。竹橋國小學生黃玲惠說,經過50分鐘細心的搓揉,茶菁由綠逐漸轉紅,纔算完揉捻的步驟雙手很酸,製茶真的很不簡單。徐盛暘也帶領學生體驗手工炒茶,徐盛暘說,要均勻翻炒茶業,接觸鍋底茶葉要往上翻,否則容易燒焦。南大附小學生林翊涵說,看徐叔叔徒手翻炒茶菁,看起來像在練鐵砂掌一樣,佩服不已。

竹橋國小校長謝宇笙表示,一整天艱辛的製茶過程,不只透過舌頭感受山茶的美味,更感受到徐盛暘家族守護茶園的決心,此課程孩子受用一輩子,以後在校長室泡茶都會小心翼翼,珍惜衆人心血結晶

弱酸性呵護敏感肌、泡沫細緻減少拉扯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