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文化登上倫敦工藝周 用「養壺」大開英國人眼界

▲本身就有自己喝茶文化英國人也來「品臺灣茗」。(圖/文化部,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臺灣茶文化在5月3日至7日的英國「倫敦精緻工藝周」(London Craft Week)登場,由文化部、駐英代表處、臺灣工研坪林茶葉博物館合作的隊伍,在展覽上展現茶具製作的工藝,並示範茶席演出,獲得廣大回響。

「倫敦精緻工藝周」是倫敦每年一度,以「工藝」爲主軸之大型活動,呼應近年文創設計界對於工藝職人專業之迴歸與關注,邀請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V&A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皇家藝術學院、工藝協會(Craft Council)等全球知名藝術場館、機構參與,及設計界重量級雜誌Wallpaper與衆多設計品牌,共同在倫敦市區推出超過230項展覽及各式活動,獲得倫敦市政府支持。工藝周主席薩爾特(Guy Salter)表示,舉辦工藝周之目的在於展現工藝品蘊含想像力、獨特性、熱情與技藝精彩融合

臺灣今年首度由文化部、駐英代表處文化組支持,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等協力合作之下,在倫敦精緻工藝周推出展覽與茶席示範演出。

設計師洪若筠(SHARON HUNG)示範五種烏龍沖泡品茗方式。

首先登場的活動「伍:臺灣烏龍的5種風味」,特別邀請設計團隊Native & Co,在倫敦市中心最熱鬧的皮卡迪大街策劃展覽,以養壺的基礎爲發想,從臺灣北中南各地茶園,挑選了五種具有臺灣獨特風味的烏龍,並與其茶性搭配五支由當地陶土製作的手拉壺,展現臺灣烏龍的精髓與多樣性,並且將臺灣獨創的幹泡法融入當代元素重新呈現,帶來全新的品茶概念。

「伍」的主題也將充斥整個展場設計,從整體視覺感受,貫穿到空間的運用。爲了讓展出內容有更緊密的連結,茶吧的結構巧妙劃分成五個區塊,再度呼應了此次「伍」的主題。更利用留白的空間、暖色調木質、及傳統的茶具,營造出當代極簡的新臺灣風味。

駐英國代表處林永樂大使特別受邀出席5月3日展覽開幕晚會,他表示,臺灣設計工藝在國際的表現極爲亮眼,從2016年臺北獲選世界設計之都、同年參加倫敦設計雙年展獲得國際青睞,今年更正式登上「倫敦精緻工藝周」,將臺灣最精湛的茶飲及茶具工藝,與愛好茶飲的英國主流觀衆一同分享。

臺灣茶文化活動不僅獲得工藝周大會網站特別關注,也獲《金融時報》報導盛讚臺灣「以茶具材質搭配茶飲,使茶湯更加純淨」,以滿滿的創意注入全新的茶文化體驗,吸引各界高度矚目。

同時,文化部特別與V&A博物館共同邀請曾獲DFA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臺灣文創精品獎、德國iF傳達設計獎的「陶作坊」首次來到倫敦,將於5月6日前進V&A博物館呈現「臺灣茶席演出、示範與品茗」(Tea from Taiwan—Performance, Demonstration and Tasting at the V&A)活動,透過創意茶宴舞蹈、品茶等豐富形式,展現臺灣茶文化的多重可能。

▼駐英國代表處林永樂(左)爲臺灣茶文化展覽開幕致詞,右一爲策展葛林(CHRIS GREEN)及設計師洪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