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點

有驚無險。談起2010年的大陸企業發展情況,大部分我熟的企業都向我如此表示。這種心驚膽戰的日子並不好過。很多大陸企業其實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外部市場需求驟降的風險

我一直認爲,大陸當前的最大問題流動性過剩與不斷緊縮的貨幣政策,在這種情景下,通脹之苦更成爲大陸企業在2011年最大的一塊心病

樓市股市,從大宗商品農產品市場,從藝術品投資黃金貴金屬,過剩的貨幣流動性如洪水猛獸一樣在大陸經濟的多個領域四處流竄。所到之處,各個領域的商品價格不斷被推高,政府的緊縮貨幣政策也越來越強烈。5月18日,中國央行上調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分別至21%和17.5%,均創歷史新高。在此之前的短短半年多時間裡,央行已經連續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連續4次加息。

在作爲中小企業集中地溫州,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日前三旗集團波特曼江南皮革等3家老牌企業因資金鍊斷裂,或者破產,或者倒閉。溫州只是一個樣本,卻折射出當前大陸經濟的困境。更令人不安的是,在通脹之苦和緊縮之政的雙重壓力下,大陸的實體經濟正在走向虛擬化泡沫化,進而可能出現大震盪式的硬着陸和衰退。

過去30多年裡,大陸曾遭遇到多次經濟危機。這些危機被成功化解主要拜賜於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被去化或轉嫁掉了。未來幾年,大陸經濟或許仍然繼續增長,但與從前相比,其抵抗風險的能力其實已下降了很多。隨着兩岸交往的頻繁及互動,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及個人想往大陸發展,一方面是因臺灣可發展空間有限,另方面也因媒體都集中於報導大陸好的一面。臺灣在發展過程中受日美商業思維影響深,對大陸狀況的理解及掌控早已不如自己認爲的清晰,要往大陸發展,一定得做足功課、知己知彼,才能賺到自己該賺到的錢。

大陸現在這種情況,企業需要的是有價值的投資領域、機會戰略,我們應以未來中國大陸競爭力的新增長點爲支撐,別再只聽那些自吹自擂多麼成功的臺商故事,多聽聽在大陸失敗的故事,就像股市投資,投顧老師永遠只會說他賺了錢的股票,而不會告訴你,他賠了錢的股票其實比你想的還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