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萬坪「疫苗基地」搶先看! 50億資金拼年底動工年產百萬劑
▲國衛院擴廠最新規劃圖曝光,將新建上萬坪的生物製劑2廠作爲疫苗基地,預計年底前動工。(圖/鏡週刊提供,下同)
圖、文/鏡週刊
建立疫苗技術平臺,國衛院正展開經費高達49.52億元的擴廠計劃。國衛院竹南院區現有一座生物製劑廠,2009年營運至今,因屬疫苗先導工廠,並不具量產能力,爲滿足第一線防疫人員的緊急疫苗接種需求,去年4月開始籌劃「新建生物製劑廠及戰略平臺資源庫計劃」打算擴廠,今年4月19日經國發會通過,經費來源除了衛福部,其中20億更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無條件捐款。
本刊調查,國衛院將在現有竹南院區的生物製劑廠旁再擴建2廠,主體建築地上4層、地下2層,實驗動物建物則爲地上2層、地下2層,總面積約爲10,769坪(35,600平方公尺),是舊廠的2倍,預計花3年半規劃設計及興建硬體,希望趕在今年底前動工發包,另花2年進行GMP驗證及確效,預計2026年啓用。
國衛院院長樑賡義接受本刊採訪表示,擴廠是要解決緊急量產能力不足及國內自制疫苗能力不足二大困境,未來2廠建置6條獨立產線,4條生產線爲量產規模、2條爲小量生產臨牀試驗用新型產品,以國內第一線醫護加上防疫人員約47萬人、每人2劑計算,完工後預計可有100萬劑以上的緊急量產能力,另闢增動物生物安全第3級實驗室(P3),新舊廠合計共有3間,以協助國內逾10家公司進行動物試驗、測試藥物或疫苗。
擴廠後6條產線其中一條,將獨立供作「核酸疫苗」(指mRNA及DNA疫苗)生產。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RNA進入細胞後,是在細胞質產生蛋白質誘發抗體,DNA則要先進入細胞核內產生RNA,再由RNA產生蛋白質誘發抗體,這2種核酸疫苗的DNA前置作業類似,都需靠細菌生產DNA當疫苗材料,因此,用來生產DNA發酵槽的大小會影響疫苗產量,現行國衛院生物製劑一廠最大的發酵槽只有200公升,最多隻能年產約10萬劑,未來擴廠建置2個1,000公升發酵槽,就可年產至少上百萬劑。
更多鏡週刊報導【疫苗新基地3】追趕病毒變種速度 國衛院曝疫苗研發關鍵【疫苗新基地4】不需超低溫儲存 國衛院DNA疫苗新技術年底臨牀【疫苗新基地】搶莫德納授權在臺量產 臺灣備戰疫苗2策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