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哪來的制度自信
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式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用了3個多小時的時間進行報告。在兩岸關係方面,他除了4度提到「九二共識」之外,更重申「六個任何」,絕不允許任何組織「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在10月26日舉行的「兩岸交流30週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蔡英文總統作大會致詞時,仍然強調她要「捍衛臺灣民主價值和生活方式」,然後重複她在國慶演說中提出的「四不」,雖然「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重點卻是「不會在壓力下屈服」。
蔡英文顯然相信:「民主價值和生活方式」是對抗中共壓力的有力武器,這也是許多獨派人士的共同信念,所以我國駐德代表處在今年國慶酒會的外文看板上只寫「民主政體」,而不提「中華民國」,外交部也刻意迴護,不以爲忤。
然而,習近平在他的十九大報告中不僅強調要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宣稱要「尊重臺灣現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他很清楚地看出:未來一個世代,大陸有信心建構出一個比臺灣更有優勢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來和臺灣一爭短長。
獨派朋友可能知道:1990年代,東歐共產國家崩解之後,日裔美籍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曾經出版過一本名著《歷史的終結》,他認爲冷戰時期世界兩極對立的時代已經結束,資本主義體制已經成爲未來世界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是近年來他卻修正自己的觀點,認爲「資本主義國際秩序」正在遭受「民族主義」的嚴峻挑戰,雙方勝負的關鍵不在於「民主」和「獨裁」的差別,而在於政府的治理能力。
在「文化自信」方面,大陸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十九大記者會上宣佈:2049年,中國將成爲世界教育中心。「中國的標準將成爲世界的標準」,中國將成爲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地國。
我想請教獨派人士的是:我們的教育部長可有這樣的自信?蔡英文總統的國家治理能力能夠和習近平總書記一較長短嗎?如果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們的「制度自信」究竟要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