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臺灣95後:「其實能理解中國人」

示意圖達志影像

這篇寫於去年李登輝逝世,也就是2020年7月。

我記得當時臺灣互聯網上,許多臺灣朋友對其冠以「民主之父」的高評價,甚至認爲他一生都在「帶領檯灣,對抗中國」。然而李登輝昔日說過關於國家統一的言論,許多人並不清楚。

那時採訪了幾位臺灣九五後,寫下一些自己的觀察。原文叫「李登輝時代下的孩子們」,因爲臺灣九五後,是被李登輝以及後來的民進黨,意識形態塑造得「最好」的一代。

近期臺灣疫情,我身邊的大陸同事訝異於「爲什麼臺灣年輕人如此堅固地支持蔡英文」,故將老文翻出,給大家一點參考。

其一,「我不是支持民進黨,而是我認可蔡英文的理念」。

蔡英文遠比陳水扁還成功之處在於,制定出一套在年輕人看來「符合當代潮流」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不是隻有中國大陸常說的「臺獨」。

蔡英文輸出的,包含:支持同性婚姻(支持LGBT)、貓奴(蔡英文養貓,也常常輸出貓奴形象)、「與美國的民主同盟」、「中共是敵人,中國人不是」等。

一個小年輕跟我說過,蔡英文說的那些話,讓臺灣年輕人感覺「比較歐美/比較進步的感覺」。

這樣的「進步價值」產生很強的外溢,外溢到其他民進黨人、甚至是整黨身上去。簡單說,就是蔡英文的個人魅力,大於「民進黨」。

2020年大選,許多小年輕將票投給蔡英文,但是「政黨票」的部分並沒有投給民進黨。

支持蔡英文者,會強調自己並非支持「綠」,而是支持同婚、喜歡貓咪、討厭大陸政府(但也會追大陸明星),這樣的塑造極度容易被青年接受。

藍綠都是壞東西,誰不知道?我又沒有特定顏色,我就是喜歡這樣的價值觀!

其二,於是,這樣的價值觀被視爲「時尚的」、「能在網絡上說的」,「說出去不丟臉的」,很容易引起轉發點贊,在網絡上更容易形成政治正確。

至於國民黨的價值觀?年輕人根本說不上,想到的也盡是負面,「老」、「威權」、「反同」、「背離時代潮流」。

與「進步價值」完全不同,簡直站在「進步」的反面。

有些較爲不喜歡蔡英文的年輕人,外流至了柯文陣營,同樣,他們也不輕易給自己貼上顏色,「只是覺得蔡英文不好」。

柯文哲主打務實、解決問題,沒有太強顏色。重點是,年輕人的政治表態,常常以「說出口不丟臉/不會被同學討厭」爲指標。

支持柯文哲,比支持國民黨,更易說出口,沒那麼「不進步」。

其三,關於中國大陸(這些小朋友堅持叫「中國」)。兩岸經貿交流、經濟和外交,跟他們沒什麼關係。一直談這個,您老不老啊?那是我父母輩的事情!

年長一些的四十歲臺灣中生代,很少人會說「今日香港,明日臺灣」。他們小時候,多少都說過「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接受過大中國教育,與此同時他們小時候的中國大陸非常窮困,要到出社會之後纔開始真正意識到中國崛起

他們是真正目睹所謂「窮親戚翻身」的一代。他們真正經歷過巨大落差感。

二十歲的「李登輝一代」則不同,他們正好也成長於中國崛起,很早就接觸相關事務,往往一邊追肖戰,一邊給「支持香港」點贊。

其四,承上,因爲早早接觸中國大陸的綜藝,以及「中國明星」,他們更會將大陸的文化、人民,與「要統臺灣」的大陸政府分開。

一位沉迷肖戰的二十多歲臺灣年輕人跟我說過,肖戰唱過愛國歌曲,「我們覺得無所謂,還是會粉的,畢竟他是中國人嘛,在演藝圈立足都得這樣做,理解理解。」

因爲綜藝或明星,因爲互聯網時代,也因爲許多臺灣年輕人都有親朋好友在中國大陸。我最近才發現,一些沒去過、或只去過大陸一兩次的小年輕,都有「我在深圳/上海/杭州」的朋友。

「我聽我的中國朋友說過」是他們常用句式

曾經我沒忍住問訪問過的小朋友,「你確定你們這代反中嗎?」

他回答,「反對政府,跟人民沒有關係啦!」

其五,補充一點。我在網上碰過一個很可愛的臺灣小朋友,他說自己能跟「中國人交朋友」,因爲粉明星,也自認有「中國朋友」。

但是,支持大陸政府的,一律會被他認爲「小粉紅」。「我能跟中國人交朋友,但小粉紅例外。」

是個臺灣高中生,那時曾私信問過我到大陸唸書的一些情況,我感覺他自認有點懂「中國」,但其實並不,非常符合我所認識的臺灣零零後特質

收到這封信時曾經在心裡吐槽,但一想,我這代八零後,十七歲的時候連一個大陸明星都講不出來。從這點上,他比起當年的我懂了不少。

臺灣對大陸的認識,還真有在進步。(郭雪筠/臺北女孩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