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死亡率高出世界平均值 張上淳點出關鍵因素

臺灣新冠死亡率達2.19%高於世界平均,張上淳表示慢性疾病,是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因素。(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佈國內新增335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迴歸本土個案8例,總計343例。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國內至今累積248例死亡,死亡率2.19%,高於全球平均2%。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6例死亡個案,共計爲男性22位、女性14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6月1日,確診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3日,且其中有一名個案又是在院內感染被其他確診者感染而導致死亡。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和全球整體來比,現在已經超過全球整體,先前報告過,影響死亡率有幾個重要因素,病人有沒有潛伏慢性疾病等背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說死亡率很低,主要是族羣是年輕的一羣,如今反過來都是以中高長者爲主的確診者,比例高,其次是因爲他們很多都有慢性疾病,是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因素。

張上淳說,全球整體因素來看各種因素都是混在一起。科學無法這樣簡單比較,而疫情高峰過後,七天到兩週都是死亡會比較高峰的階段,是我們要密切觀察部分,此外,若突然大量重症病患出現,對我們醫療乘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所以這部分常常會聽到說,重症高風,醫療能力在一班的照顧上是夠用,可是現在照顧一個重症病人需要好幾個醫護人員進去,造成量能壓力,多多少少扮演了一個因素。

他指出,這波高峰期的死亡狀況,有多重因素造成,但如何和其他國家比較,還是要有相同的基礎來做比較。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們要對高齡疫苗接種需要先施打到一個量,但還是要先等最前線打完後,就給高齡者來打,並大量儲備瑞德希韋在重症時可以得到好的醫療,並請專家多開研討會交換心得,有好的照顧。希望讓死亡數目往下降。

媒體問到,今日宣佈的死亡個案很多是其他原因住院當中有多少是因爲院內感染而死亡?國內檢驗量能現在有餘裕提升,是否計劃廣篩

陳時中表示,現在就是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立篩檢站,也有相關補助辦法來支持,希望能篩更多,也希望更針對性地針對熱區設立篩檢站,及早把相關可能病人找出來。

另外,莊人祥也迴應,今日宣佈的死亡個案中有一例研判隔壁牀確診病例傳染而死,其他死亡個案原因尚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