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事筵早餐:油糕打滷麪
太原城北農村人家辦事筵,一般都很隆重。正日子不光有午餐,還有早餐。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午餐大多由酒店承辦,菜品也與時俱進,不斷翻新。早餐卻一直是傳統的“流水席”,即客人不分長幼,隨到隨吃,早餐主食則經年累月,幾乎從未改變,那便是油糕和打滷麪。
油糕是山西特色小吃之一。太原城北一帶的油糕一般選用優質的黃米麪,包入豆沙或棗泥餡,壓成圓餅狀,晾涼後,再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外酥裡糯,香甜可口。
打滷麪是太原的招牌主食。所謂“打滷”,就是用燒肉、腐竹、木耳、香菇、黃花菜、韭菜、雞蛋等10多種食材和花椒、大料、姜等多種調味品,經過熬製、勾芡、打蛋花等多道程序,做出口感鮮香厚重的濃湯。麪條則選用優質小麥粉,一般由師傅在現場製作:一大塊醒發好的麪糰,經過師傅反覆揉抻、上下晃動、左右拉扯等一整套行雲流水般的操作,不斷地變換着形狀,從塊狀變成粗條,最後成爲一大把細長而均勻的麪條,下至大鍋中煮熟,麪條出鍋後,澆上滷汁,這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名吃就被端上餐桌了。
油糕與打滷麪甜鹹搭配、相得益彰。咬一口油糕,酥脆香甜;吃一口打滷麪,鹹鮮筋道。衆賓客大快朵頤,既能彰顯主人的熱情慷慨,又能烘托事筵的溫馨熱鬧。
時光流轉,許多事物早已成爲過眼煙雲,但油糕和打滷麪,歷經綿長悠遠的歲月,卻依然是記憶中那美好而熟悉的味道。
聽老輩人說,事筵早餐吃油糕和打滷麪的習俗,已傳承了幾百年。它深深地根植於民間,承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表達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糕與“高”諧音,寓意着步步高昇、團團圓圓、甜甜蜜蜜。打滷麪的歷史也很久遠,在古代,太原一直是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部落爭奪的戰略要地,是戍邊前沿。那時中原百姓稱北方部族爲“胡虜”,一說打滷麪的名稱可能是由“打虜面”演變而來,極可能含有借食物表達抵抗的意願。
可見,一種食物的名稱演變,不只關乎語言,也關乎文化;一種地方名吃,也不只是食物,更是情懷與傳承。因此,我們在品嚐油糕和打滷麪等蘊含着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風土人情的美食時,不僅味蕾會得到滿足,心靈也會變得溫暖。
幷州新聞 劉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