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建史韻,見名城之魅:《文脈春秋》值得細品
一部影像作品如何帶火一座城?
五月初,紀錄片《文脈春秋》曾持續釋放出多個城市的影像紀實,不僅收穫百萬次的瀏覽量,更是讓這些影像所涉及的城市火爆出圈,其中景德鎮、北海兩集更是先後創下473.2萬、591.3萬次的播放量,讓紀錄片《文脈春秋》坐實了“旅行指南”的名號。這個深秋,《文脈春秋》“旅行指南”的版圖再次擴展,在歷史的莊嚴厚重與今人的蒸騰熱情中,新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故事拉開帷幕。
紀錄片《文脈春秋》選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爲講述對象,一期一城,連點成線,不僅全面展現了名城古建的文化脈絡、特色格局、市井生活,還結合政府整體式保護舉措與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現出古城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煥發的新活力,凸顯出城市建設中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以“流動”的鏡頭探訪古建之妙
如果說建築是凝固了的詩,那麼名城古建則比詩更華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從正定樑思成與林徽因前去考古的開元寺到建水每天陪伴古城居民迎接第一縷晨光的朝陽樓,從由四個州府共同祭典的高等級武廟永州武廟到守護着海南一方百姓平安的秀英炮臺,乃至績溪“不慌不忙,三日到餘杭”的徽杭古道……在紀錄片《文脈春秋》的鏡頭下,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築有着說不盡的精妙。
一妙在其形態。作爲片中講述的重點對象,古建築的外形樣貌、座標方位、雕飾着色、建造歷史、結構特徵都被一一展示,讓觀衆在驚歎能工巧匠精湛建造技藝的同時,還會被古人獨特的審美和藝術造詣所折服。
雲龍牌坊
如在《文脈春秋 永州》一集中,對路亭村雲龍牌坊的解構就讓觀衆印象深刻。雲龍牌坊作爲全木質結構,倒八形的九層如意斗栱上,有116個彩繪木雕花飾,裝飾着形態各異的人物、龍獅、花卉,先後經過清代早期、清代中晚期以及現代人的修繕補充,越來越華麗精美,特別是壓枋前花板的巧思,不僅起到裝飾作用,還能保護枋頭不受風雨侵蝕。
永州上甘棠村步瀛橋
二妙在其意蘊。《文脈春秋》在選擇古建築的時候,不僅將目光着眼於大氣恢弘的樓臺殿閣、亭榭廊闕,還從小處着手,關注那些充滿人文情懷的小建築,讓當代人充分感受布衣隱士是怎樣裝飾自己的精神家園,追求自然與詩意;平民百姓又是怎樣在斗室蝸居中寄託自己的一份情懷。
同在永州一集中,就提到一處節孝亭,湘桂古道上這座始建於清代的長亭曾是爲慶賀母親七十大壽的孝心之作,現而今仍然有人供應茶水,這份歷時146年的善行義舉至今仍惠及、影響着後世子孫。
永州霞客渡
《文脈春秋》中的古建築展現給觀衆的不僅僅是“技”與“藝”的結合,還滲透着時人的精神風貌與審美情趣以及彼時社會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這份精妙在光影的配合下,構圖的講究下以及航拍、延時鏡頭的運用下,讓觀衆更感妙不可言。
以“包容”的筆觸勾勒城市之姿
如果說“文脈春秋”四字中,春秋二字是從時間上對古今歷史縱向的錨定,那麼“文脈”二字就是從空間上對城市風貌、風俗民情的描摹,飲食、音樂、繪畫、藝術等等一切圍繞“人”所展開的活動,都是其最生動的註腳詮釋。
安徽績溪古民居
如在安徽績溪,蘇轍筆下“碧瓦千家新過雨,輕鬆萬壑正生煙”的水墨之境固然令人神往,那一份靜謐幽思至今吸引着無數遊客徜徉其中;可是對於更多的饕餮食客而言,享譽海內外的徽菜纔是其最大的誘惑。
績溪臭鱖魚
績溪地處北緯30度附近的山區,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區,適合水稻等農作物生長,而茂盛的山林,則是天然的“美食寶倉”,竹筍乾、石耳、蕨菜、梅乾菜……在大自然的饋贈下,績溪的飲食文化聲名鵲起,徽菜更是成爲我國的代表菜系之一,一桌徽菜佳餚十碗八碟,展不盡績溪的風物和主人的厚誼。
永州喝螺
像這樣以“歷史空間+”爲索引進行講述是紀錄片《文脈春秋》的一大特色,該片雖是以歷史空間爲媒走進一座城市的故事,但是這種“歷史空間+”的多維敘述方式,將名人典故、神話傳說甚至今人的衣食住行都囊括其中,不僅爲冰冷生硬的古建文化注入了溫情與智慧,還讓這些歷史文化名城充滿了包容性、貼近性與鮮活性,持續釋放出強勁的城市吸引力。
正定的隆興寺始建於隋代,歷經唐宋時期的重修和擴建,保存着中國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且格局較完整的宋代佛教建築羣。寺中一面五彩懸塑的宋代觀音造像,不僅與釋迦牟尼佛背靠背,被稱爲“倒坐觀音”,還有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殿內光線如何昏暗,這座倒坐觀音像始終光彩熠熠,不會暗淡無光。
紀錄片在揭秘的過程中,摩尼殿四出抱廈結構的外觀以及殿宇門窗的設置讓觀衆忍不住爲古人營造智慧的精巧拍手稱絕,朦朧意境下,觀音神像的慈悲優雅,也給人帶來了從視覺到心靈上的寧靜愉悅。
這講述怎一個“趣”字了得!這城市又怎麼讓人不神往!
以“傳承”的匠心續寫文化之魂
透過古建,我們震撼於傳統技藝之精巧,驚歎於古人的智慧,同時也自豪於這些古建築歷經千年風雨,在新時代仍閃耀出的點點文化光輝。在《文脈春秋》裡,古建不僅記錄着歷史,更映照着當下與未來。
正定陽和樓
在正定古城,高大威嚴的陽和樓曾經見證着元代商貿的繁榮、醞釀出“元曲”這種與唐詩宋詞並列的文學藝術、守護一方百姓的安寧……而在今天,它不僅是遊客身着華服留影的網紅打卡地,也是城內人們聚集活動的中心,時光流轉,餘音嫋嫋,這是千年歷史遺留的記憶,更是千年使命堅守的延續。
一磚一瓦、一步一景,承載的是歷史文化名城的古建韻味;而一餐一飯、一歌一詠、一人一物,傳頌的則是流傳至今的文化之魂,《文脈春秋》把這些歷史的痕跡、精彩的故事以豐富而唯美的影像進行展示,凝結出獨屬於一座城市的符號記憶與文化脈絡。
建水古井
徽墨
河北正定,戰鼓文化、商貿文化、元曲文化餘韻悠長,歷史古蹟精美繁多,市井煙火氣象萬千;湖南永州,書法文化、碼頭文化、孝義文化層出不窮,山水景色靈動秀美、飲食家宴富於特色;雲南建水,質樸的古井文化、躋身四大名陶的紫陶文化以及化石溶洞、文廟學海共同勾勒出詩意中國的模樣;海南海口瓊劇《海剛峰》餘音繞樑,瓊臺福地是記憶中的家園,雙城格局見證着傳統與開放;安徽績溪的徽菜徽墨聲名遠揚、徽派建築有中國人對山水田園最初的嚮往,徽杭古道上有如今年輕人的“詩和遠方”……
雲南建水
哲學家斯賓格勒說:“將一座城市和一座鄉村區別開來的不是它的範圍和尺度,而是它與生俱來的城市精神。”客觀地說,一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新與舊、破與立、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平衡與博弈,而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來說,這些問題更是尤爲突出與重要。
要解決這一問題,最主要的是要在城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上下功夫。
柳子街家宴
以永州柳子街歷史文化街區爲例,不僅柳子家宴成爲柳子街的特色文旅活動;爲了更好的展示永州山水的靈動魅力,擦亮柳宗元爲永州留下的山水名片,當地的老師與學生們甚至還通過吟唱輕快的旋律曲調讓經典詩文更生動具象,人文化的表達也讓熒幕前的觀衆感受到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體悟到詩人作品歷久彌新的精神內核。
永州山水
鼓聲陣陣,鐘鳴悠悠,古建新顏,芳華依舊。紀錄片《文脈春秋》以古建爲引,爲觀衆呈現了一個個既熟悉又充滿新意的城市,在這些城市裡,每一處建築都承載着古人的匠造智慧與生活哲學,每一項風俗民情都訴說着千年的故事,延續着時代的記憶,可以說,該片爲保留城市記憶、鐫刻獨具特色的城市符號打造了“影像範本”,我們也期待,名城古建在時代的傳承與創新中能夠歷久彌新,變得更加鮮活靈動,並走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