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週報(第155期)丨中美氣候會談在北京舉行;中非綠色產業鏈專項資金將設立;鋼鐵、水泥、鋁冶煉等行業年底納入全國碳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楊佳軒 北京報道

碳中和週報關注“雙碳”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動態、企業實踐等。我們將通過精選每週碳中和領域的重大事件,並進行點評的方式,提供一個及時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臺。

1、中美氣候會談在北京舉行

9月4日至6日,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會議在中國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與美國總統國際氣候政策高級顧問約翰·波德斯塔共同主持,各自同事參加會談。雙方繼續就解決氣候危機進行討論,包括實施各自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NDC)和準備各自2035年NDC。雙方歡迎在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下已開展的技術和政策對話,包括能源轉型、甲烷、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續省/州和城市四個專題小組下的相關交流,並期待繼續交流。

劉振民特使和波德斯塔高級顧問也出席了9月6日舉辦的中美循環經濟合作論壇和中美地方氣候行動圓桌會。他們感謝中國駐美大使和美國駐華大使的參與。雙方重申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與COP29主席國阿塞拜疆共同舉辦“甲烷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雙方也討論了有興趣鼓勵各方參加峰會,並一起視情展示政策、行動和合作。回顧他們共同承諾增進努力以到2030年制止和扭轉森林減少,雙方表示有意繼續討論和合作,以執行各自關於禁止非法進口的法律,並促進全球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管理。雙方致力於進一步加強對話、協作努力,與各方一道支持主席國阿塞拜疆推動COP29取得成功,包括但不限於新集體量化目標和《巴黎協定》第六條的成果。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中美兩國在氣候行動中的合作進展,爲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新的動力。隨着雙方在多個氣候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將爲COP29提供有力支持,並促進全球在氣候行動方面的合作。

2、中非綠色產業鏈專項資金將設立

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和53個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代表團團長、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以及外交部長和負責經濟合作事務的部長分別出席峰會和部長會。

爲落實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圍繞“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規劃今後三年或更長時間中非各領域友好互利合作,雙方共同制定並一致通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

未來三年中方單方面實施多項支持非洲重點舉措,其中包括綠色發展夥伴行動。支持非洲提高氣候適應能力,提供新能源技術和產品,實施30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設立中非綠色產業鏈專項資金。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質量改善、荒漠化治理等領域能力建設和聯合研究,合作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務平臺。設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與非洲國家共建30個聯合實驗室,建設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非洲中心,開展海洋空間規劃合作,支持非洲國家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和中國探月探火工程。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綠色發展夥伴行動有助於提升非洲的氣候適應能力,設立中非綠色產業鏈專項資金有助於非洲產業綠色轉型,對推動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鋼鐵、水泥、鋁冶煉等行業年底納入全國碳市場

9月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開幕式上表示,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從三方面着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進一步加強碳市場建設,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今年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除了現有的電力行業以外,還將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排放行業。進一步完善碳定價機制,加快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鋼鐵等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顯著拓寬碳市場覆蓋範圍,有助於提升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推動更多企業參與減排。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將更有效地反映出各行業的碳排放成本,從而推動高排放企業加快減排步伐,激勵綠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4、國家能源局印發綠證核發和交易規則

9月5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的通知。《規則》適用於我國境內生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量對應綠證的核發、交易及相關管理工作,香港和澳門地區用能單位或個人依需要自願參與綠證交易。《規則》共8章35條內容,主要涉及5個方面。

在綠證有效期上,《規則》明確綠證有效期2年,時間自電量生產自然月(含)起計算。對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等機制中使用綠證的,按相關規定執行。爲充分保障不同時段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合法權益,《規則》設置了過渡期,對2024年1月1日(不含)之前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量,對應綠證有效期延至2025年底。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規定綠色證書有效期限爲兩年,在此期限內若未實現交易,則該綠色證書將被註銷並作廢。此項規定旨在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綠色證書的迅速流通及其高效利用。

5、首批CCER項目公示

9月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臺發佈了首批項目與減排量的公開信息,在CCER重啓後全國第一批項目公示中共有4類項目,包括碳匯造林、紅樹林修復、併網海上風電和併網光熱發電。截至9月6日,共計37個項目公示。能源工業項目主要是深遠海風電項目,集中在江蘇大豐、如東等地,林業碳匯項目來源分散,光熱和紅樹林項目也有進入公示名單。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首批CCER項目的上線,將有效激發市場主體的減排積極性,助力綠色技術的創新與普及,進一步促進社會各界共同構建減排新格局。

6、《促進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綠皮書》發佈

9月2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辦、世界資源研究所支持的《促進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綠皮書》研究報告發布研討會在京召開。

綠皮書指出,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開發比例低,市場空間廣闊,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有重要意義。綠皮書梳理了國際主流的投資原則,並通過開展案例研究展示了非洲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建議。最後,綠皮書展望了未來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融資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促進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建議,其中強調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方式是關鍵,包括公共資金、投資資金和私營資金等。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中非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翻開了新的篇章,注入了新的活力。

7、2024年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9月5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主辦的2024年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主題活動在北京首鋼園舉行。來自聯合國駐華機構、中方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科研機構、企業等嘉賓就空氣污染、環境保護、清潔投資相關話題進行了討論。與會嘉賓認爲,空氣污染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共同努力,爲實現人人享有清潔的空氣付出實際行動。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實現清潔空氣的目標需要多方共同協作,未來需要更多清潔投資助力空氣質量改善,這是一個涉及多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的複雜任務。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積極承擔責任。

8、張希良:今年強制碳市場有望擴容,配額有償分配條件已成熟

近日,在新型能源體系內涵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主題研討會上,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

張希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未來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在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發展目標:近期,應進一步夯實數據質量基礎,擴大碳市場交易行業覆蓋範圍,引入有償分配,增加交易主體,初步發揮實現“雙碳”目標主要政策工具的作用;中期,實現對八大高能耗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全覆蓋,管控8000家左右企業,在部分行業實現由碳排放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豐富交易產品,全面發揮實現“雙碳”目標主要政策工具的作用;遠期,全面由基於強度的碳市場轉向基於總量的碳市場,打造成爲高效的全球樣板碳市場。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全國碳市場的擴容,不僅賦予了減碳工作更豐富的動力激勵機制,同時也爲低碳、零碳技術的研發,以及數字化碳排放管理技術的投入,帶來了更爲強勁的激勵作用。

1、上海發佈碳交易2023年度履約工作

9月3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佈碳排放交易2023年度履約工作的有關要求,要求各納入配額管理單位依據經審定的2023年度碳排放量,通過“上海市碳排放配額登記註冊系統”足額提交配額,履行清繳義務。

逾期未完成清繳的企業,將依據《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納管單位可使用符合要求的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或上海碳普惠減排量(SHCERCIR)進行配額清繳。納管單位在完成2023年度配額履約清繳後,對其按2023年度審定排放量的80%發放2024年度預分配配額,可用於市場交易。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方案對上海市配額履約清繳流程的細節要求進行了進一步闡述,有效提升了企業對碳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激發了碳市場的活力,對促進碳市場體系的完善與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2、2024氣候行動周活動在黑河啓動

9月2日,2024年“低碳中國行”暨氣候行動周系列宣傳活動在黑龍江省黑河市正式啓動,近年來,黑河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黑河站活動後,氣候行動周還將在邢臺市、晉中市、常州市、三亞市等多地舉辦。據悉,本次宣傳活動系列成果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上(COP29)展示。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積極倡導減少碳排放、節約能源等低碳理念,需要社會各個層面形成共識。

1、茂名石化建成系統內首個煉化產品碳足跡數據庫

近日,中國石化碳資產管理系統推廣提升項目——茂名石化碳足跡實施項目投用,建成系統內首個包括47種煉油化工產品的碳足跡數據庫,實現生產過程各環節碳排放量可視化,爲相關產品出口、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數據支撐。

2023年11月,茂名石化組成攻關團隊,依託石科院、節能服務公司團隊的碳足跡方法學和測算經驗、石化盈科碳排放管理平臺,在石化智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該項目。攻關團隊通過模型調整、流程覈對、數據覈對、算法比對等手段,建設318個裝置模型、1921個物料模型、673個物料移動模型、104個能源裝置模型、454個能源活動模型、155個完善碳排放基礎設施模型,形成2個生產碳足跡流程總圖,將碳足跡計算結果偏差控制在1%左右。下一步,茂名石化將深化系統應用,持續打磨碳足跡報告、碳標籤等功能,助力綠色低碳生產。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煉油化工產品的碳足跡數據庫的建立,將進一步豐富和優化相關行業碳足跡數據體系結構,爲推動綠色低碳生產貢獻力量。

2、螞蟻集團發佈全國首個綠色消費平臺“森林集市”

9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聯合80多家首批入駐品牌,發佈了全國首個綠色消費平臺“森林集市”。該平臺不僅探索制訂了“環境友好商品體系”,還建立了相應的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風尚,促進消費者更多選擇綠色低碳的商品和服務。

消費者可通過綠色環保行爲獲得來自螞蟻森林的“綠色能量”獎勵,這些能量可用於在螞蟻森林申請種下一棵真樹,或者支持其他如公益保護地建設、海洋環境保護等生態類公益項目。螞蟻集團和部分入駐“森林集市”的品牌將爲消費者所選擇的公益項目方向捐贈資金,持續支持各地生態建設。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螞蟻森林的綠色消費獎勵機制,推動消費者更多地選擇節能降耗、低碳減排的產品服務,促進全社會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環保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