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丨中國新能源滲透率五年增 10 倍,歐美電動化卻在踩剎車
“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未來三個月即將突破 50%,未來可能不止於此”。在今年 3 月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王傳福作出了以上預測。
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後,王傳福的 “神預測” 便成爲現實。4 月上半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 50%,中國汽車產業迎來歷史性時刻。
在歐美電動化轉型放緩的同時,中國新能源滲透率卻一路飆升,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中國新能源汽車狂飆
回顧近 2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遠非一帆風順。從 2005 年到 201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 10 年,滲透率才突破 1%。這一階段,比亞迪幾乎是唱獨角戲。
從 2016 年到 2019 年,上汽、廣汽、吉利、長城等中國品牌陸續進入新能源賽道,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雖然提升到 5%,但燃油車依然是市場的主角。
2020 年,中國製定了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 50% 的目標。在當時看來,這一目標可以說是遙不可及。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新能源滲透率迎來爆發式提升,2021 年突破 14%,2022 年突破 27%,2023 年突破 33%。如今,“50% 滲透率” 這一遙不可及的目標提前 11 年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比亞迪也成爲全球最大新能源車企。
歐美新能源 “踩剎車”
與火熱的中國市場相比,歐美汽車強國卻在放緩新能源轉型的步伐。
奔馳此前宣佈,決定將原定在 2025 年實現電動汽車銷量佔比 50% 的目標推遲五年至 2030 年,並將在未來十年繼續更新內燃機汽車產品陣容。這一舉動與奔馳之前對電動化的 “狂熱” 追求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奧迪於去年底宣佈放緩電動車推出速度;福特汽車今年年初突然宣佈,關停所有電動車生產線;通用汽車則推遲了新工廠的開設計劃。近日,蘋果公司放棄了堅持 10 年的造車項目,也引發了 “當前已不是造電動車的好時機” 的議論。
中國車企的彎道超車機會?
分析人士認爲,在這一冷一熱的市場表現背後,中國車企通過在覈心技術、產業鏈等建立強大優勢,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燃油車不斷丟失市場份額;歐美車企由於新能源產品競爭力不足,當地消費者培育不夠及時、基礎設施跟進不夠到位,不得不放緩電動化轉型,繼續維護 “利潤奶牛” 燃油車的銷售。
國際巨頭踩下剎車,對於中國車企或許是彎道超車的機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坦言:“國際巨頭在放緩,我們在加速,兩者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拉大,中國車企可能會形成更強競爭力”。
繼去年超越日本成爲汽車出口第一大國後,中國汽車今年前三月累計出口 132 萬輛,同比增長 33%,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比亞迪乘用車出口約 9.8 萬輛,同比增長 152%,可見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
國際巨頭在燃油車時代建立的優勢,在新能源時代逐漸被中國車企超越。在中國新能源滲透率突破 50% 背後,正是中國汽車工業迎來大發展的有力作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