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肺癌競爭力 餘忠仁盼善用優勢、健保加速接軌國際
餘忠仁院長表示,臺灣在肺癌治療、篩檢、研究等領域上,位居全球前段班,醫療水準不遜歐美,且研究品質嚴謹。記者李樹人 / 攝影
臺灣肺癌研究學會(TASLC)、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及全球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於11日至12日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表示,臺灣在肺癌研究領域表現傑出,透過這次學術交流,更能提升競爭力。
臺灣肺癌研究學會專注於肺癌的學術研究,強調多科別專業的整合,並且接軌與帶動國家政策改革。餘忠仁院長舉例,臺灣肺癌篩檢計劃發現不抽菸也可能罹患肺癌,促成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政策,而去年納入健保給付的NGS次世代基因定序,則改變臨牀治療的起點,有助肺癌病友及早發現變異基因,進而採取對應的治療與用藥對策。
「臺灣擁有衆多優秀人才,若善用優勢,面對世界的競爭態勢,一定表現優異。」餘忠仁指出,在肺癌治療、篩檢、研究等領域上,臺灣都位居全球前段班,醫療水準不遜歐美,研究品質相當嚴謹,多篇肺癌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因此,很多國外組織期待與臺灣醫界合作,展開研究。
臺灣因就醫可近性高,肺癌檢體的取得管道集中且便利,加上醫療技術與品質優異,提供學術研究時的有利支持。然而,餘忠仁也提到,如何將研究成果轉移至生技研發,落實運用於臨牀,這是下一階段的重點課題,因爲臺灣市場不大,生技業必須走向國際,期盼同時增加跨國企業來臺投資。
餘忠仁表示,愈來愈多臨牀實證研究發現,基因突變的癌友如採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有機會讓肺癌變成慢性病;至於沒有基因突變的病人,合併使用免疫治療、化學治療,也有不錯的治療,存長存活期,改善生活品質。
餘忠仁說,免疫治療特別之處在於激發宿主的免疫系統,且效果持久,形成長尾效益。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讓癌友病情穩定,獲得控制,即使日後疾病復發惡化,因病人體內部分免疫系統已經被活化,可提升第二線治療的效果。
標靶與免疫治療的發展,大幅改變傳統肺癌治療的面貌,但現行健保給付癌症用藥,仍無法與國際接軌,餘忠仁建議,健保應加速癌藥給付腳步,不但晚期肺癌需要術前與術後輔助治療,早期肺癌也需要手術後治療,造福衆多癌友,也才能維持現有的醫療水平,實現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健康臺灣目標。
除了抗癌新藥,餘忠仁指出,近年來,早期肺癌手術也有長足進步,內視鏡介入治療就是其中重要指標,以臺大新竹分院爲例,將內視鏡端子延伸至遠端,穩定操作,一站式完成診斷與治療,且沒有傷口,如同大腸鏡切除息肉一般簡單,成爲早期肺癌治療的新選擇。
餘忠仁院長表示,臺灣在肺癌治療、篩檢、研究等領域上,位居全球前段班,醫療水準不遜歐美,且研究品質嚴謹。記者李樹人 /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