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AI技術向善要做好“三個平衡”
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北京一家很好吃的某清真美食品牌,主打商品是9.9元一套的牛肉餡包子,它使用商湯‘如影’數字人直播後,僅僅一個月就賣出了10萬套。”10月23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舉辦的“2024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發展論壇”上,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說》AI公益課創始人田豐介紹了人工智能(AI)技術在零售行業應用的一個典型案例。它指出,AI技術要解決社會的需求,一方面它提升了商業效率——原先要配置6人團隊,即兩名真人主播輪換,再加4人負責攝影、運營,現在一個真人助理可以支持十幾個數字人直播間;另一方面更爲重要的是,它帶動了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就業,或者說增加了小微零售品牌的存活率,讓街邊攤位、夫妻店、小便利店都能夠建立自己的品牌數字人直播間。
當被問及一家AI上市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時,田豐在論壇上分享了商湯智能向善的“三個平衡”與“三步走”的戰略思考與策略踐行。
AI產業發展要做好“三個平衡”
AI技術或產品是爲誰去研發的,爲誰服務的?田豐表示,不論AI產業研究,還是產品研發,都是服務於社會與人類的實際需求,不論是面向B端還是C端用戶,在這一過程要處理好“三個平衡”。
第一是發展與安全的平衡。田豐透露,一直以來,商湯內部從產品立項開始就有倫理風控與安全合規審覈,安全是底線,發展決定了企業發展的上限,持續創造產品價值獲得市場與大衆用戶羣體的認可與肯定。
第二個平衡,是如何去平衡先掌握AI工具的人和還沒有掌握AI工具的人。近來幾乎每天都會涌現出各種各樣的AI工具,這非常像上世紀末的互聯網興起的時代,一個重要問題是“大家都會用嗎”。從這一角度講,田豐表示,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在通過AI公益直播、公益視頻課不遺餘力地面向社會去普及AI技術與AI工具。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田豐還開創了名爲《田豐說》的AI公益系列課程,每天將全球範圍內最前沿的、包括許多免費的AI工具介紹給公衆,推動還沒有掌握AI工具的人去使用AI軟件,從而推動“數字鴻溝”的消弭。
第三,從時間維度來看,還要平衡好當下的從業者培訓和廣大青少年培養,他們是十年以後的AI科學家、AI工程師。商湯教育很早之前就已經在K12教育方面發力,推動AI課程進入校園,課程覆蓋從AI向善等倫理觀念到AI技術及應用等。“三個平衡的戰略考量,決定了商湯在研發、推廣和運營過程中始終堅持智能向善。”田豐說道。
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三步走”
當下經濟環境相對複雜,企業發展面臨不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田豐認爲,企業去承擔社會責任,或者達成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要“三步走”。
第一步,要找到新技術的價值點——不論是當下火熱的大模型,還是具身智能等,應當先找到其經濟增長點。“如果不能保障自身的生存,何談去幫助別人?”田豐指出,企業創造經濟增長點本身就是在回饋社會,因此商湯在現階段在做的是將生成式AI、大模型技術適配應用到各個產業中,即“人工智能+”,目前在交通運輸業、能源業、製造業、零售服務業、文旅與科幻產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方面已積累了成功案例。
第二步,普惠科技要想造福人類,直觀的體現是要增加所有人的經濟收入,當然這是一個週期性的趨勢,所說的“新質生產力”,從一點點小火苗逐漸蔓延至全社會。前面所述的零售店運用數字人技術直播銷售便是實際的案例。直播渠道成爲主流的零售渠道,不做直播基本沒有出路,但是很多零售企業做直播面臨着成本過高的壓力與痛點,在這種情況下,數字人技術解決了這一實際需求,在極大降低成本的同時,支持7×24小時在線,增加了零售企業的存活概率。
第三步,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需要共同去做產業做大做強,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在向新技術、新工具、新質生產力過渡轉換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和諧共處。
當今科技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爲人民服務,正如孟子所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