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泡湯「恐被索命」 醫示警4重點:吃飽犯大忌
醫師建議吃飯後2小時內不宜泡湯,以免消化不良,與增加心臟缺血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東知本一間溫泉渡假村,今(31日)傳出一名70多歲男子在大衆池泡湯,因不明原因溺水,送醫仍宣告不治。對此,急診科醫師李宜恭表示,泡溫泉要謹記泡前多喝水,水溫勿超過攝氏40度,每次泡不要超過15分鐘與飯後2小時內別泡湯等4大原則,若泡的過程,有頭暈情況,要趕緊向旁人求助。
日本女星中山美穗先前才發生在家泡澡猝死於浴缸,如今又傳出臺東男泡溫泉溺斃。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表示,在很冷情況下,突然去泡溫澡、泡溫泉,血管會突然舒張,並流向四肢,泡得太久,心臟要更用力,才能把血液打出來,若原本即有缺血性心臟病史者,就容易引發心臟病發。
此外,血管在突然舒張的過程,也可能會造成身體出現血栓,血塊跑到腦部即是腦中風,跑到心臟即是心肌梗塞,不管是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都有致命的風險,所以泡溫泉每次不要泡不要超過15分鐘,水溫也不宜太高,以降低溫差,在攝氏37度至40度間比較合適。
有些人喜歡在飯店吃飽後接着泡溫泉,李宜恭表示,這是大忌,因爲吃完飯後,血液會聚積在腸胃,飯後2小時內泡溫泉,除了容易消化不良,泡溫泉時,血液又突然舒張到四肢,更會加乘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風險,若突然失去意識,又待在池子裡,有可能發生溺水意外。
李宜恭表示,泡溫泉時,人是處於流汗情況,因此要避免脫水,泡溫泉前後都要多喝水,若是泡戶外池,突然脫衣入池或泡完起身過程,也可能因溫差大,誘發心肌梗塞等風險,建議要披着毛巾,緩慢入池或離池,泡的過程若有頭暈情況,可能代表腦部血流不足,要快向旁人求助,不要再泡了,以免有猝死危機。
國健署在官網指出,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都是危及生命的緊急狀況,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嚴重度,以心肌梗塞爲例,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都要儘速就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