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臺灣減碳 竟是啓動核四或讓核電延役

文/呂國禎 攝影鍾士爲

全球188個國家巴黎氣候峰會交出INDC(自主減碳承諾)報告,臺灣卻想不漲電價、減碳一起來,在決心與共識不足下,2025年臺灣將面臨啓動核四缺電、碳排放大增的抉擇。

全球在巴黎氣峰會達成了協定,努力將溫度上升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臺灣給聯合國的承諾是2030年排碳量將減少20% (以2005年爲基礎),也就是在15年內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減少4000萬噸。

但臺灣的二氧化碳排放從1990開始激增,根據國際能源總署2014年統計,臺灣碳排量爲2億5600萬公噸,人均排放量10.95公噸,全球排第20名,國家雖小卻是排碳大國,主要來源爲發電,工業則是耗電與排碳大戶

爲了達到減碳目標,政府推出了百萬屋頂太陽能板、海陸插上千架風機、10年內1萬輛電動巴士上路、鼓勵電動汽機產業,還要投資智慧電網預估總投資金額破兆。

這麼大的投資沒辦法減碳嗎? 臺電董事長黃重球說,「以海上風電設置目標是400萬千瓦、太陽光電是800萬千瓦,但這些要白天出大太陽、海上有穩定的風纔有電,所以太陽光電乘以13%,海上風力發電乘40%纔是這些風電、太陽能實際能發電的量。」

所以花了1兆多,到了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裝置容量27.1%,但實際發電只有12.6%,而且不是1%無碳電取代1%有碳電來計算,因爲太陽能、風力是間歇性無法控制,但以臺積電爲例,生產線卻不能等出了太陽、起了風就生產,沒風沒太陽就停下來。

更可怕的是不用等到2030年,到了2025年,臺灣電力供應就會出缺口

那年核一二三除役,能源國家型科技計劃主持人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說,「想同時減碳、廢核、又要電價不漲目前看起來非常困難,」能源國家型科技計劃執行長李世光說,「在現行的能源架構下,如果不使用核電,減碳就會失敗,臺灣也就有可能缺電。」原來臺灣承諾書環保署溫減辦公室把核電列爲臺灣的減碳方法。

爲什麼非核不可?準備提早退休的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立誠說,核電可提供臺灣25%無碳電力,如果到2025年,核一到三除役,核四沒有啓動,電力缺口改用燃煤燃氣各一半取代,那臺灣1年將多出二氧化碳4000萬噸,減碳變成增碳,於是無碳的核電變成了重要的角色

如果舊核電除役、核四又沒有啓動,臺灣到了2025年之後,燃煤、燃天然氣佔臺灣實際發電將超過84%以上,如果說,巴黎氣候峰會之後,是終結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臺灣恰恰相反,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將達到史上未有的新高峰。有辦法解決嗎?李世光說,那就是現有的再生能源投資、研發都再加大力道去做。所以面對氣候變遷,臺灣必須花比現在更多的錢,用更高的代價發電,才能減碳又廢核。…(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588期)

【延伸閱讀】

兩性》是好爸爸還是渣男?看完成人片睾酮素多寡可能是解答■ 健康》晚上7點後不能吃晚餐?4個不可信的飲食迷思■ 職場》Facebook營運長桑德柏格:「MBA 在科技產業一點都不重要!」■ 救救大學》大學教授自費5萬元買產業合作案,只爲了業績好看?■ 總統大選》從總統大選到「臺灣有三寶」,外國媒體這樣看臺灣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