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圈圈、速疊杯……音體美三科可以這樣融入課間 | 課間一刻大家談
今年秋季學期,北京義務教育學校把“課間十分鐘”優化調整爲“課間一刻鐘”。北京教科院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喜歡的內容依次爲室外運動類、自由玩耍、益智類、室內運動類等,體育類活動是學生課間的首選。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嘗試設計課間活動,轉變爲課間的組織者。一起來看都有哪些精彩遊戲!
“音樂跳圈圈”讓課間有趣又有序
課間,是學生放鬆身心的寶貴時刻。豐富的課間活動不僅能促進同學間的社交互動,同時還能起到構建和諧校園氛圍的作用。根據市教委豐富課間活動相關要求,本人設計了名爲“音樂跳圈圈”的課間一刻鐘活動。該活動設計旨在貫徹落實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突出美育與體育的融合,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運動興趣,從而讓學生達到放鬆身心、提高注意力、有益社交的目的。
本活動專爲小學低年級學生量身打造,動作簡單易學,參與人數不設上限,但宜分小組進行,每組以不超過10人爲宜。活動場所宜選在校園操場、寬敞的室外空地或樓道等開闊區域,地面需平坦以便學生安全運動。準備事宜包括:等大小的塑料圓圈若干,以及節奏明快的二拍或四拍的歌曲或樂曲兩至三首。
活動開始,將塑料圓圈一字排開,圓圈數量要小於本組學生數量的2至3個,學生按組在圓圈後排列成縱隊。教師播放音樂,學生們依次跟隨節奏跳入圓圈,進行有節奏的跳躍,每完成一個樂句即向前跳入下一個圓圈,後面的學生緊隨其後,依次跳入前邊下一個圓圈,依此類推。學生完成一組跳躍後迅速回到隊尾,等待下一輪的繼續,直至音樂聲止。
活動設計的靈感,源自我在組織低年級學生參與大課間活動時的觀察。我注意到學生們在跳繩時,喜歡邊說歌詞邊跳繩,而且能隨着歌詞的節奏調整跳繩的頻率。這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是否可以利用音樂,讓學生們進行有節奏的跳躍運動?”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跳繩活動參與人數有限,基本上是單人進行,最多兩人一組。課間是最能促進學生間互動交流、增進友誼的時刻,課間活動參與人數越多,孩子們的興趣也就越濃厚。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我希望能設計出既有趣又有序的低年級學生課間活動。
活動設計緊密貼合低年級學生充滿活力、好動的身心特質,巧妙地將原地跳、開合跳等基礎跳躍動作與音樂的節奏相結合。圓圈的佈局可根據實際場地條件和學生們的喜好靈活調整,可以是直線型、圓形或其他多樣化的組合。跳躍動作也可根據音樂的旋律進行相應的變化,鼓勵學生們創造新的動作,以符合音樂節奏,使跳圈圈的課間活動更加多彩多姿。
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身體動作來表達節奏感,讓孩子做到“耳中有音樂,腳下有節奏,臉上有笑容”。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還增強了跳躍運動的技巧練習,培養了學生間的協作精神。
文/餘雪(北京市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小學)
舞蹈遊戲爲課間帶來更多活力
依據市教委課間優化相關要求,我校堅持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突出“育人導向”,教師、學生主動設計課間遊戲,走出教室、走向戶外,適量活動,享受健康活力的校園生活。
我設計了以音樂舞蹈遊戲爲主題的課間活動“趣玩音樂律動秀”可操作性強,同時將表現、創造、欣賞、融合四類藝術實踐有機結合,依託唱遊,學生參與度較高,更適合小學低年級段。
“歡樂速疊杯”活動無場地限制,學生圍圓而坐,手拿速疊杯,跟隨音樂做相應的節奏律動和伸展肢體的動作。大家相互與同伴拍手問好,以右手爲一個支點,拿起速疊杯向上拉伸,再給到右手邊的同學。在變換歌詞時,以左手爲一個支點,拿起速疊杯向上拉伸,再給到左手邊的同學。此活動手、眼、腦多種感官並用,培養學生手眼協調性、敏捷性、和專注力,通過彼此間的信任完成遊戲口令,增強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悅動圈圈樂”遊戲以納西族打跳爲背景,學生在遊戲中充分展示自己,瞭解不同的民族舞蹈動作,傳承民族文化。遊戲可分成兩種形式,第一種可以兩個人手拉手,也可4人手拉手圍成一圈,在音樂中,快步移動做左右腳交替動作。學生在運動中需要與其他參與者共同完成動作,且步伐和節奏一致,在活動中增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第二種形式是使用體育器材敏捷圈,學生全程跟隨音樂進行律動,進入圈圈後伴隨音樂節奏,拍一拍自己的身體部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拍手、腳、肚子等身體部位。此活動使學生感知節拍節奏,表現節拍的穩定性。
遊戲“啓元娃帶你上春山”選用歌曲《上春山》,編創簡單舞蹈動作。要求學生在跟唱的基礎上,用動作表現歌曲意境,達到活動健身的目的。此活動依據有氧、安全、簡單易學的特點進行創編,通過肢體展示出內心的歡快情緒,減輕壓力、舒緩焦慮情緒,達到健身、健心的目的。同時,在與他人互動配合中認識更多的好朋友。
以上的遊戲活動在課間15分鐘裡,使課間充滿活力與笑聲。
文/鄭文蔚(北京市中科啓元學校)
“老遊戲”有了新玩法
北京市平谷區大興莊中心小學全面落實課間時長調整,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安排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
學校充分利用地面空間,將各種體育活動、遊戲以方格、圓圈、數字、字母等表現形式,描繪在校園地面上,同時輔以生動、形象、色彩亮麗的兒童遊戲圖案,繪製出10餘種豐富多彩的遊戲模板,爲孩子們打造出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地面遊樂園”,讓學生自主有序地開展走、跑、跳、投、跨、繞、挪等多主題、多形式、多維度的活動。
我校依託體育“一繩一毽一球”特色,把跳繩、踢毽、足球融入到課間活動中,同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安排投壺、砸包、跳皮筋、推鐵圈、呼啦圈等傳統遊戲。每到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聞聲而動,拿好各類玩具走出教室,按照班級所分區域開始遊戲玩耍。一些傳統遊戲學生不太會玩,老師們就耐心地教授遊戲規則和技巧,師生互動笑聲朗朗,學生鍛鍊的同時老師們也放鬆身心,有的還跟着學生一起鍛鍊,營造出一幅和諧溫馨的校園美景。
爲防止課間擁擠,學校整體規劃,實施學生錯峰迴班的舉措。根據每個年級所在樓層,學校設計了不同的返回教室時間,給學生留出緩和身體時間,避免影響下節課上課狀態。學校還在每個活動區域安排兩位教師進行安全巡視,包年級領導幹部負責巡視本年級學生活動區域,實行同時間雙巡視制度,嚴防安全事故發生。
初冬的校園一片歡騰,洋溢着一派生機與活力。每到課間一刻鐘,操場上,孩子們時而彎腰,時而轉身,時而跳躍……開心地玩着各種遊戲,體驗着運動的樂趣和體育的魅力。課下,孩子們身上有汗,心情愉快;課上,孩子們眼裡有光,不再焦慮。
未來,學校將努力挖掘更多資源,開發更多健體、益智、趣味類的遊戲,不斷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給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快樂的七彩童年,爲他們的終生髮展奠基。
文/王徵(北京市平谷區大興莊中心小學)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策劃:趙豔國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