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企業心聲,明未來路徑!江蘇民營經濟發展局首次舉辦專題培訓班

民營經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一張“金名片”,我省超八成專利授權、研發人員和研發經費投入由民營企業完成,七成以上省級研發機構建在民營企業。今年3月,省發展改革委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日前,該機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民企培訓班——“新質生產力賦能江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在南通舉辦,共吸引百餘家企業參加,其中九成是中小企業。

企業吐槽“洗耳恭聽”

“行業這幾年‘內卷’特別明顯。”10月17日晚,南通張謇企業家學院會議室裡,企業家們熱烈的討論聲此起彼伏,一名企業負責人率先“吐槽”:在新能源產業鏈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個別企業不惜犧牲利潤,甚至願意承擔虧損,想通過低價策略擊敗競爭對手、佔領市場,希望在行業週期性上升期迅速獲利,實現資金快速回籠。

一番話引起現場不同行業企業負責人的共鳴。他們認同“卷是常態”,但對於嚴重壓價、抄襲、惡意挖人等惡意“內卷”十分討厭。

人才之爭愈發“白熱化”。“招人難,留人更難!”揚州一家玻璃製造企業負責人說,“我今年45歲,有時下班還要帶着年輕人玩‘狼人殺’,晚上11點再給國外客戶回郵件,結果不少年輕人還是待不久就離職了。”

近年來,製造業“智改數轉”步入“快車道”,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資金需求、技術挑戰、目標模糊等問題,始終是其推行“智改數轉”的“攔路虎”。“一方面我們沒足夠資金,‘智改數轉’對於小公司來說,多年後才能看到明顯效益,市場這麼‘卷’,還得拿出資金守住現有‘陣地’;另一方面,我也的確不知道怎麼轉。”另一名揚州企業家說出困惑。

在創新方面,民企在研發投入和機構建設上佔主導,但融資難、產學研合作不暢等問題仍然存在。在市場準入方面,政策不斷放寬,但相較於國有企業在資源、資金、資質等方面的顯著優勢,民企在基礎設施領域“看得見、進不去”,在一般性競爭領域往往“進得去、拿不下”。在法治環境方面,我省推進平等保護民營經濟取得一定成效,但企業合法權益保障、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仍需持續發力。

轉型之路“沒有坦途”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企想要打破僵局,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企業不斷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然而,真實有效的創新非常之難。

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不久前發佈。江蘇89家入圍企業研發總投入達710.6億元,比上年增加15%;研發人員總數達8.5萬人,比上年增加3.5%;有效國內發明專利數1.5萬件,比上年增加12.3%,成爲我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但透過榜單也能看出,與民營經濟更發達的省市相比,我省仍有提升空間。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分析認爲,受行業特點影響,新增長空間受到限制,江蘇入圍企業以傳統行業爲主,科技型、平臺型領軍企業數量偏少,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帶動力依舊不足。

專家特別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發生深刻變化,通過獲取資源、簡單加工而實現高速增長的舊模式已不管用,民營企業應當充分認識這點並作出相應調整,否則會被時代拋棄。

國豐新能源沭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邱昌禮對此感同身受。“在發電行業,我們發電量上限是既定的。爲了追求最大利潤,必須通過降低成本來實現,這就需要持續進行設備技術改造。我們與東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改造後的設備每月能爲企業增加約200萬元利潤。”

轉型之路註定不是坦途,失敗的教訓同樣讓企業成長。“企業家在產學研合作初期必須進行市場化論證。若缺乏這一步驟,可能導致合作成果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無錫無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陶福邦“自揭己短”:公司曾用一年半研發一款疊衣服機器人,但最終未能實現市場轉化,原本期望機器人能簡化疊衣過程,但實際產品卻比人工操作更加複雜。

紓困解難“全力以赴”

答疑解惑、紓困解難,成爲此次培訓班的核心主題之一。

科技創新政策如何用?產學研合作怎樣有效開展?上市公司如何培育?省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劉旭東介紹,開班前該局進行大量調研,結合民企“最急迫”需求,謀劃主題、設計課程、聚合師資,使企業家真正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在“智改數轉”專題教學上,南通市工信局原副局長賁友華透露,全省近七成企業仍處於數字化轉型探索應用階段,只有10%左右的頭部企業在產業全鏈條做到數智融合與創新發展。針對中小企業不願轉、不敢轉的現狀,賁友華爲企業明晰數字化轉型“四步走”:第一步通過設備互聯開啓數字化,嘗試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二步打造透明工廠,通過數字化管理實現製造過程可視化、透明化;第三步打造智能化工廠;最後精益求精,進行自我優化。

既要打通創新鏈,也要清除“拖欠鏈”。一些長期收不回的賬款,很容易成爲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省工信廳中小企業局副局長卞春陽介紹,我省專門開設江蘇省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平臺,並實地走訪傾聽企業心聲。清欠工作開展以來,全省累計推動化解清償拖欠賬款超136億元,幫助超萬家中小企業解決欠款問題。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發展與政策首席專家吳福象建議,江蘇應不斷改善政策環境,簡化審批,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建立政策落實機制。同時,要解決民企融資難題,建立融資擔保體系,拓寬融資渠道,持續增加金融機構信貸支持,護航民企更好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許願 付奇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