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臺灣長新冠患者或已近百萬 醫療與社會救助應予重視
臺灣新冠確診總人數已增至6百多萬人,長新冠患者人數或已接近百萬,由於相關研究仍不足,患者的醫療與社會協助應該受到重視。(圖/Shutterstock)
香港最近發表調查報告聲稱有近8成確診學童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隨着臺灣確診總人數已增至6百多萬人,按國外的統計比例來說,長新冠患者人數或已接近百萬,長新冠後遺症問題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只不過至今長新冠雖有大量病例,但其定義與涉及的症狀都還沒有一定的標準,相關研究仍少。目前從統計上比較能確定的是接種疫苗與亞裔人士罹患長新冠比例較低,女性比男性較易有長新冠後遺症,年輕的比年老的出現長新冠的機率更大。至於它是否會自行緩解或痊癒,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臨牀數據。
香港最近問題引起注意是因爲長新冠的調查涉及兒童,讓許多父母與社福機構較爲擔心。根據調查有近8成(77.5%)新冠康復兒童有長新冠症狀,其中半數是近記憶變差和注意力難集中問題,另外還有疲勞、失眠、食慾不振、咳嗽等症狀。平均受影響的時期從1至6個月不等。社福機構呼籲重視這項問題,併爲有長新冠症狀學童提供治療津貼,併爲學校制訂長新冠學童的教學指引。
香港的長新冠問題最近引起注意,起因是社福機構調查發現有近8成新冠康復兒童有長新冠症狀。(圖/中新社)
香港的兒童長新冠比例相較美歐與澳洲顯然要高得多,但實際上這種差距是因調查設定的症狀延續時間等臨牀定義不同所造成,並非香港兒童長新冠比例特別高。有專家引用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指出,西方國家所做的長新冠調查是按6個月、12個月與18個月爲基準,而香港是調查1-6個月內的症狀,因此結果有極大的差異,基準不同當然難以做比較。不過該研究再次證實,感染時症狀越輕,罹患後遺症的機率越小,同時打疫苗確實能降低患長新冠後遺症的機率。
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10月公佈的臨牀病例定義,新冠後遺症通常發生在感染新冠發病後的3個月內,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復後出現某些新症狀,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狀持續存在,症狀至少持續2個月。這些症狀反覆發生,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但是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定義則,指首次感染後在至少4周或更長時間出現新的、復發的持續健康問題,與WHO定義差異不小。
長新冠的定義目前尚無統一的規範,導致香港的兒童長新冠調查比例極高,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圖/Shutterstock)
目前由於還沒有制訂客觀的標準,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把新冠康復後的問題統統丟給長新冠,已列入記錄的後遺症超過200種以上,這些記錄大部份也僅止於患者口述。WTO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模型數據顯示,歐洲約有1-2成感染者有長新冠後遺症。美國CDC從2020年4月以來所做的調查則顯示,確診康復者發生長新冠症狀比例是19%,其中女性罹患長新冠的機率性比男性高22%,60歲以下的成年人比老年人更有可能報告自己出現長新冠症狀。
目前已確認接種疫苗可以減低新冠肺炎的重症機率,而感染新冠病後症狀愈輕,罹患後遺症的機率越小。圖爲香港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香港政府新聞處資料照)
在對生活造成的影響上,美國的研究顯示,長新冠患者中有8成多感到日常活動能力受影響,有25%影響較爲嚴重,其中年紀愈輕的(18-29歲)影響最大(86.3%),年紀較大的(40-49)影響最小(76.1%)。在不同族裔罹患長新冠的差異上,美國白人與黑人患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比例都在84%左右,但是亞裔族羣就明顯較低,約爲76.7%。
目前醫學界確定的是長新冠後遺症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其病理機制所知極爲有限,所以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般只能給予緩解症狀的處方或治療。在中國大陸主要進行長新冠後遺症研究的人羣在上海和武漢,應對方案主要依賴中醫的康復科進行調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有個長新冠中醫康復計劃,爲65歲以上患有長新冠的長者提供免費的長新冠問診服務。至於長新冠症狀持續時間與是否會自行緩解,現在還缺乏相關的臨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