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趨勢-總經衰退 主動型基金配息恐變薄
根據統計,臺股一百多檔主動型基金當中,2022年最差的年度績效是虧損75%,第一名「僅」虧損13%,顯然去年績效全軍覆沒,落入「少輸爲贏」的窘境,基金經理人的壓力不在話下。而投信業的年終,早就浮現殺機。不過,跟投資大衆更相關的,則是主動型基金的配息,同步亮出警訊。
臺灣的基金投資人,酷愛配息,於是近年來就連主動型基金也推出季配息、月配息的產品。多頭時期,確實嚐到資本利得與股息兩頭賺的甜頭,並在市場席捲數百億元資金,瞬間成爲股市理財最火紅的商品。但當空頭來襲,以配息作爲號召的數檔主動型基金,結算去年竟多數虧損幅度在3成以上,不但沒有展現抗跌能力,平均報酬率反而落後大盤約十個百分點。
也許投資人會問:當初買配息的基金,本來就不在意短期的淨值波動。那麼,先恭喜您,對產品定位十分清楚,並沒有對配息基金產生錯誤的認知。不過,從一年前市場高度討論18%以上的配息率來看,多數投資人仍然期待高配息。
翻開公開說明書,主打高股息主動基金的配息來源,包含現金股利、利息收入、已實現股票股利、子基金收益分配、還有收益平準金。但收益平準金包含已實現資本利得,必須扣除資本損失。而去年資本損失龐大,自然就影響到年終配、或未來的配息狀況。
此外,公開說明書上也有清楚載明:「經理公司認爲有必要,可適時調整收益分配金額」。所以,如果年終配、或下季配息的小確幸不如預期,也請別太難過,因爲正印證那句老話:「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若繼續深化配息議題的討論,那麼:主動基金與被動之間,存股族的配息投資人該往哪一邊?以去年做爲比較基期,被動的高股息ETF殖利率平均值,勝過以配息做爲號召的主動型基金。績效方面,仍是被動的高股息ETF勝出。而ETF甚至還有手續費、管理費較爲低廉的優勢。
所以整體來說,若2023年仍是景氣下行週期,電子龍頭企業面臨獲利衰退保衛戰,甚至還有庫存問題有待消化。而配息是落後指標,多數企業勢必對配息政策趨於保守,進而影響基金的股息收益表現。同時,美國聯準會利率將升至5%,比較基準將再次被拉高。數百萬的想要穩定領股息的投資人,宜謹慎思考:錢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