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曾任技術研發副總裁,近千萬市值限制性股票不要了!公司迴應…

(原標題:突發!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曾任技術研發副總裁,近千萬市值限制性股票不要了!公司迴應…)

7月4日,大陸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688981)公告突發一起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事件:在公司工作20年的核心技術人員、技術研發副總裁吳金剛辭職!

值得一提的是,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在中芯國際5月20日發佈的最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首次授予部分激勵對象名單中,吳金剛作爲公司兩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獲得了公司16萬股的限制性股票,對應當前中芯國際58.13元/股的股價,這部分股票市值近千萬元,而授予價格僅爲20元/股。2020年,吳金剛從中芯國際獲得的薪酬總額爲214.1萬元。

對此,中芯國際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7月4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並辦理完成離職手續。離職後,吳金剛博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據公告,吳金剛於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2001年至2014年,歷任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2014年至今擔任技術研發副總裁,任職期間負責參與公司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另據中芯國際2020年年報,吳金剛現年53歲,1995年至2001年就職於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1988年獲得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20年,吳金剛從中芯國際獲得的報酬總額爲214.1萬元。

根據公司與吳金剛博士簽署的勞動合同、保密協議或條款競業限制條款,吳金剛自離職次日起的12個月內不得幫助公司競爭對手、爲其工作、被其僱傭、向其提供服務、供應產品或充當公司的競爭對手;不加入任何與公司業務存在競爭關係的公司或爲其提供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作爲其投資人、股東、董事監事、經理、顧問或扮演其他任何角色。

中芯國際表示,吳金剛博士在公司任職期間參與了公司的研發工作,期間參與申請的專利均非單一發明人的專利且均爲職務發明創造。前述專利所有權均屬於公司,不存在涉及專利的糾紛或潛在糾紛,其離職不影響公司專利權完整性

“目前,吳金剛博士已完成與研發團隊的工作交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及研發團隊能夠支持公司未來核心技術的持續研發工作。”中芯國際稱,公司通過長期技術積累和發展,已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形成不斷擴大的優秀研發團隊與深厚的人才儲備,公司具備保持技術先進性、持續創新的人才基礎,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中芯國際研發人員數量爲2096人、2530人及2335人,佔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別爲11.86%、16.02%及13.50%,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

記者注意到,就在近期,5月20日,中芯國際剛剛公告了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展開了一場“留人”大戰。

根據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首期授予佔比90%,自首次授予之日起五年內分期歸屬。首期授予名單中,吳金剛作爲中芯國際兩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獲得了公司16萬份的限制性股票,佔授予限制性股票總數的比例爲0.21%。

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價格依據本計劃公告前1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54.86元的36.46%確定,爲每股20元。這意味着吳金剛將獲得的這部分限制性股票對應當時中芯國際股票市值爲878萬元。

截至7月4日晚,中芯國際最新收盤價爲58.13元/股,若以此計算,這部分限制性股票對應市值約爲930萬元。

根據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離職的,自離職之日起激勵對象已獲授予但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不得歸屬,並作廢失效。由此可知,吳金剛此次辭職,意味着他自動放棄了這16萬股限制性股票。

從數量上看,與其他中芯國際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相比,吳金剛此次被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並不算多,其數量與中芯國際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郭光莉一樣,而相較共公司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 公司附屬子公司董事張昕,吳金剛所獲限制性股票數量僅爲張昕一半。

另外,從這期股權激勵計劃中,外界還看到中芯國際爲留住公司“靈魂人物”蔣尚義梁孟鬆等下了較大決心。

中芯國際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蔣尚義與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梁孟鬆均分別被授予了40萬股中芯國際限制性股票,價值高達2400萬元。

蔣尚義現年74歲,1968年於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1970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1974年於斯坦福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曾在德州儀器惠普公司工作。1997年,蔣尚義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2016年12月,蔣尚義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2020年12月15日,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

梁孟鬆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博士,畢業後曾在美國處理器大廠AMD工作幾年,在40歲那年(1992年)返國加入臺積電。梁孟鬆在半導體行業裡的從事經驗高達35年,先後在AMD、臺積電、三星從事芯片製造工藝的研發,個人發表論文350多篇,擁有半導體技術專利400多件。毫不誇張地講,梁孟鬆是“半導體行業元老”、“行業傳奇”、“國寶級人物”,被業界冠以無數的名號,又帶領中芯國際從28nm到5nm五代的跨越。

此前,2020年12月15日,中芯國際現任聯席CEO梁孟鬆辭職,不過從目前披露的股權激勵計劃等來看,通過多重努力,中芯國際算是基本留住了梁孟鬆與蔣尚義兩位靈魂人物。

在之前梁孟鬆發佈的辭職聲明中,其就明確表示,其加入中芯國際3年來,基本上沒有休過假,帶領中芯國際從28nm進步到7nm,這是其它企業需要10年才能夠完成了。

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完成了14nm工藝1.5萬片晶圓/月的產能建設目標,接下來的重點是N+1、N+2代工藝,儘管官方一直沒有透露具體多少,不過業界認爲N+1工藝大概是8到10nm節點,N+2工藝則是7nm節點。

中芯國際是大陸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年營收超過270億元,臺積電則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年營收超過3000億元,從體量上中芯國際距離臺積電還有較大差距。不過,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表示:“不同公司的比較,我想還是關注雙方都可以做的事更爲實際。各個製程如同列車的車廂一樣,先進製程、成熟製程都是列車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