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臺語超過30年 劉惠蓉希望藉文字、影音傳承文化

劉惠蓉(左)長期推廣本土文化及臺語教育,受到臺南市政府勞工局邀請,10日將在南門勞工育樂中心辦演講,當天她的學生們也會到場表演。(張毓翎攝)

長期推廣本土文化及臺語教育的劉惠蓉,受到臺南市政府勞工局邀請,10日將在南門勞工育樂中心辦演講,以12生相俚語及故事教說臺語,當天她的學生們也會到場表演;推廣臺語超過30年的她說,期盼藉由文字、聲影或畫作,將臺語文化傳承下來。

劉惠蓉在南區水交社的眷村長大,祖籍「四川姑娘」的芋仔番薯,因緣際會嫁給了安南區「臺江郎」的她,起初聽不懂臺語,也曾被訕笑「咬柑仔」,更在邀請公婆「吃飯」,說成「呷噴(餿水)」,引發了許多笑話。

劉惠蓉說,她在婚後開始積極學臺語後,發現臺灣俚語十分有趣,後來到臺灣文學館上臺語課,才正式跟着黃勁連、施炳華、藍淑貞、林仙化、康原等前輩們學習,更加體會臺語文化不只優美亦充滿人生哲學的智慧。

勞工局長王鑫基說,劉惠蓉老師是高雄空大法律學系的府城臺江眷村姑娘,嫁入傳統閩南文化家庭,深受精湛多元聲韻臺語的吸引,進而鑽研習得臺語口說藝術講師資格,也透過溪廣播電臺及深入校園社區的同步推廣。

劉惠蓉認爲,臺語不該只在學堂上短短時間授課,而要融入生活中,以自然說唱對話溝通才是最好的學習管道,近年她參與多場公益演說、創作多首臺語版的民謠歌曲,並廣收學徒弟子,透過臺語的推廣,讓臺灣更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