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輕之心對待文化傳承 文博類節目助推文物熱
2月17日,《國家寶藏》第三季迎來收官,九大博物館館長與觀衆一起回味國寶留下的精彩故事,並推介九件國寶。節目在豆瓣評分9.5,微博熱搜累計超40個,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超100億,讓博物館再次成爲熱點。
近年來,《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博類節目受到觀衆歡迎,拉近了歷史文化遺產和觀衆的距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切地“活”在當下。
《國家寶藏》第三季劇照 出品方供圖
視角獨特,讓觀衆感受傳統文化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中華文明爲世界貢獻了什麼?”《國家寶藏》第三季提出的這個問題,由觀衆和九個歷史文化遺產一起“解題”。從博物館裡的文物出發,《國家寶藏》第三季聚焦遺址和遺存,通過國寶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讓觀衆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從中原大地到古蜀國,《如果國寶會說話》以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文物的方式,跨越8000年曆史文化,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借歷史講文物,用文物追溯文明,用文明演繹傳承,讓文物“活”起來,見證華夏輝煌。
近年來,《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博類節目進入大衆視野,成功助推文物熱,將原本“高冷”的文物送入尋常百姓家。相關數據顯示,《國家寶藏》吸引了很多高學歷人羣和年輕人羣。第三季播出以來,大學以上學歷觀衆增長69%,4—14歲觀衆增長67%,15—24歲觀衆增長85%,25—34歲觀衆增長49%。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說,我們有幸與國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緣。在製作中,我們始終心懷敬畏。“希望用一己之力爲大家走進國寶、解讀歷史提供一個契機,讓觀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些節目的成功,一方面源於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則與博物館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分不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指出,此類節目有着文化呈現的眼光、藝術創意的根底、大膽創新的藝術品位,構思靈動、細節穿插精妙。
圍繞中國考古學百年曆程中的重大考古發現、文化遺存、遺址文物等,將考古發掘研究與史海鉤沉融合,將歷史與當代結合,梳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推出《中國考古大會》節目,致敬中國考古,探尋中華文明。
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中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爲此,相關文博類節目以大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中華文明的基因密碼、發展脈絡和貢獻,將考古成果和價值傳遞給更多人。
《國家寶藏》第三季關注了殷墟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的考古成果,將嚴謹紮實的成果與通俗易懂的方式結合。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3月,被譽爲“20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在跪射武士俑的前世傳奇中,演員沈騰演繹了咸陽御手老趙假扮朝父被拆穿的故事。在國寶的今生故事中,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攝影師趙震分享了爲近8000尊兵馬俑辦“身份證”的故事。他將兵馬俑的文物總賬比作戶口簿,將文物總賬的撰寫和更改比喻成人口普查。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土的“青銅仙鶴”,富大龍等演員演繹了昔日同爲質子的嬴政與燕丹,在21年後命運截然相反的傳奇故事。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科研規劃部主任、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園考古發掘工作主持者張衛星,則分享了秦陵考古隊如何靠着一把鏟、一條繩,發掘出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百戲俑坑、石鎧甲坑、水禽坑等的故事,秦陵又如何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考古人。
通過大衆傳媒手段,考古不再是枯燥的事業,不再是冷冰冰的報告,而是能夠被更多人理解,能夠爲社會和公衆服務,從而更生動地述說過去,影響未來。湖北博物館館長方勤認爲,此類文博類節目用考古成果詮釋中華文明,或將帶動新一輪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熱。
當下,VR、5G等技術快速發展,給文藝創作插上了全新的翅膀。技術與藝術結合,不僅拓展了想象的空間,也增加了文藝創造創新的可能。
文博類節目同樣善於運用高科技,用新技術賦能節目編排和舞美效果,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國寶會說話》團隊採用了多種技術創新手段,或以8K技術呈現文物的藝術細節,或以沉浸式體驗迴歸歷史現場,或以大數據算法模擬書法真跡,讓觀衆成爲歷史的“參與者”。
《國家寶藏》的舞美、燈光設計在延續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打造大型沉浸式視覺體驗。舞美設計不僅延續了原來國寶盒子的概念,還增加了虛擬技術的使用,讓盒子的呈現形式爲戲劇表演拓展了更大的表達空間,創造更具文化場景的時空穿梭體驗。特別是介紹敦煌博物館的一期節目,借用虛擬技術復活了九色鹿,邀來配音老師丁建華重現動畫片中九色鹿的聲音,並創造性地讓“九色鹿”和已故敦煌研究院原院長常書鴻的影像“同臺”,給觀衆帶來跨越時空的體驗。
藉助內容的創新、技術的助力,文博類節目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讓世界瞭解中國歷史、瞭解中華民族精神,在展現中華文明無窮魅力的過程中,呼籲全社會更多地關注和支持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只有保護和探尋歷史,才能真正地擁有未來。”正如《國家寶藏》的主創所說,以年輕之心對待文化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的時代生機。(記者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