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自外太空 全天「火流星」監測流星活動增加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航太總署(NASA)全天火流星監測網於美西時間27日晚間偵測到17個亮度可比擬金星的流星,經計算這些火流星原本流星體軌道,並以顏色標示速度快慢,完成流星體軌道分佈圖。其中,各軌跡交錯之處就是地球所在,向外的棕綠色圓形軌道依次是火星木星軌道。

綠色軌道與96P/Machholz彗星有關,這顆彗星是年度小型流星雨之一的寶瓶座Delta流星雨(Aelta Aquarids)的來源。雖然這羣流星雨並不強,但天文學家卻對這羣流星雨充滿興致,原因在於有些天文學家相信96P彗星來自另一個太陽系,因此每顆寶瓶座Delta流星雨,都是將從太陽系以外的地方所帶來的物質投遞到地球上層大氣中。

寶瓶座Delta流星雨極大期落在7/28~29,每小時可出現約15顆流星。寶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是每年固定發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發生日期一般介在7/12~8/23之間,今年預期極大期將發生在7/29,就是今天,但逢月齡11(農曆十一),凌晨1~2時月亮西沈之後,便無月光干擾,而此羣流星雨輻射點此時纔會升起,故在7/29-7/30的凌晨至天亮前,是比較適合的觀察時間。

但此羣流星雨預期平均ZHR~16,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亮度偏暗(4等以下),且對臺灣地區而言仰角偏低,受大氣消光影響較大,所以每小時可見流星數量可能只有零零散散的幾顆,觀察條件並不好。

在幾乎相同活動時間內,還有另一羣南魚座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發生,不僅極大期也落在7/29前後,而且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很接近,因此有流星雨專家懷疑南魚座流星雨、寶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其實是同一羣,只是輻射點範圍比較廣、比較散漫罷了。

綠色軌道是寶瓶座Delta流星雨,藍色軌道與英仙座流星雨有關

除了綠色的寶瓶座Delta流星雨的流星體軌跡外,藍色的軌道則與英仙座流星雨有關。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在8/12~8/13,其母彗星是109P/Swift-Tuttle,屆時可能出現每小時100顆以上的流星。不過在極大期前後,其實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就已經陸續出現,有興趣者不妨前往欣賞。

英仙座流星雨是年度主要流星羣之一,活躍日期爲7/17~8/24,今年極大期預估發生在8/12的晚上20:00~22:30,ZHR值可達100顆左右。此羣流星速度中等(每秒59公里),亮度中等到偏亮(平均約2等),常帶有殘餘的尾跡

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約在晚上10時從東北方升起,但當天月相爲下弦過後,8/12的22時至8/13凌晨1時月亮升起前這段期間沒有月光影響,之後的觀測條件則會受到月光影響,可見流星數量減少。

因此,臺灣地區會碰上兩個狀況:一是極大期在輻射點升起之後就逐漸接近尾聲,流星數量會逐步減少;二是輻射點升起至仰角比較高、受到大氣減光效應比較少的時候,月亮也跟着升起,受到的月光的光害影響,比大氣消光還大,可見流星數量也會減少,觀察條件不是說很好。但因爲此羣流星雨偶而會出現比較亮的流星,透過月光仍可看到,對流星觀察有興趣,或是恰好在戶外活動者,不妨順道欣賞一下。

英仙座流星羣曾在1991~1992年爆出400顆以上的數量;1990年代末數量已降成100左右。母彗星109P/Swift- Tuttle(史威福-塔託彗星)繞日週期約爲130年,上次迴歸是1992年,是造成1990年代數量增多的主因。目前彗星正遠離中,流星數量也有逐年降低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