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玩出一片天 布袋戲迷的奇幻之旅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成立11年,以精緻的手製布袋戲偶擄獲廣大布袋戲迷的心,更多次受邀赴日本、德國、法國、北京等地演出戲碼。(嚴仁鴻提供)
三昧堂是由喜愛布袋戲的戲迷組成的團體,近年也從最初的7人聚會增加至16名團員。(嚴仁鴻提供)
從製作戲偶,到開始發想布袋戲戲碼也是個意外,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行銷總監嚴仁鴻笑說,許多人看到美麗的戲偶,認爲純粹擺放實在太可惜了,應該試着拿戲偶演出,就此開啓團隊創作劇本的起點。(嚴仁鴻提供)(嚴仁鴻提供)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走入校園,讓布袋戲種子在孩童心中發芽茁壯,奠定布袋戲文化根基。(嚴仁鴻提供)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成立11年,以精緻的手製布袋戲偶擄獲廣大布袋戲迷的心,更多次受邀赴日本、德國、法國、北京等地演出戲碼,成績斐然。但名揚國際的三昧堂,其實最初只是由7位熱愛布袋戲的戲迷組成,從熱烈討論布袋戲的小團體,變成俐落拿起針線縫補偶衣的制偶專家,一切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行銷總監嚴仁鴻說,許多喜愛布袋戲的人,會收藏作工精美的布袋戲偶,卻也導致藏家間容易產生比較心態,「一尊比較貴的『素還真』戲偶,頭髮、衣服勢必會比較細膩,但比輸的藏家也難免不開心。這是讓我們想自己做戲偶的起點,與其相互比較,不如大家一起動手做,會讓戲偶更有意義。」
就這樣,7人從共同喜歡布袋戲的網友,成了在一起研究制偶的夥伴,他們多各自擁有正職工作,如創團者劉國安是工廠作業員、嚴仁鴻是大學助教,還有團員任職於電視臺導播、補習班主任等,各自爲了布袋戲而團結在一起。
嚴仁鴻表示,手工戲偶受到不少戲迷青睞後,也在嘉義畫家李明的引薦下,申請到博物館展覽,才讓7人聚會正式有團體名稱「三昧堂」,「三昧」一詞由鑽研佛法的劉國安所訂定,意思是「正定、一心不亂」,延伸爲團員對布袋戲的專注熱愛。
創立11年來,三昧堂逐漸在布袋戲迷間打響名號,也進軍國際演出。他們不只制偶,也因此開始撰寫戲碼,最具代表性的《圓》描述喜愛扮男裝、四處助人的女子,因受皇帝青睞而硬生生與青梅竹馬被拆散的故事,等到皇帝駕崩,女子回到家鄉才發現青梅竹馬足足等她數十年,但卻不幸罹患失智症,情節悲催動人,也與步入高齡化的社會有所呼應。
嚴仁鴻表示,三昧堂是由業餘布袋戲迷組成,陸續也增加團員至16人,也因爲業餘,許多如「戲偶不能被觀衆觸摸」、「操偶師不能被觀衆看到」的禁忌都不被限制,反而更加彈性,近年也陸續到各地開班授課,希望讓大衆更能接觸布袋戲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