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BNT疫苗柳暗花明的啓示

報社

上海復星臺積電、郭臺銘個人及行政院先後證實,臺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三機構共同購買1000萬劑BNT疫苗的簽約程序已經完成,確定以「原廠製造、原廠標籤、直送臺灣原則德國進口。慈濟工商團體與地方政府有意依循上述模式跟進洽購,估計臺灣有望在短期內獲得1500萬劑BNT疫苗,這會是臺灣防疫的一個重大轉折,也是疫情爆發1年半以來最振奮人心的消息!

陸方務實、靈活、積極

由陸企上海復星參與投資、握有大中華區代理權的德國BNT疫苗,入臺之路之所以一波三折,兩岸關係當然是一個繞不開的因素,但最終結局柳暗花明,也歸功於大陸對臺灣的尊重,尤其對臺灣民衆的善意和關心,願意繞開兩岸最敏感的政治爭議,在臺灣本土疫情最嚴重的時刻給予協助。疫苗洽購案成功簽約後,郭臺銘在臉書發文中對大陸官方表達的謝意,應能客觀反映出陸方在其中扮演的積極角色

根據復星方面發表的正式公告,內文將「臺灣地區」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做出區隔表述,還提及洽購方之一的臺積電股東包含「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會」等臺灣官方稱謂,相信這是陸方斟酌再三後尊重臺灣治權現實的動作。此外,各方資訊均顯示,此次洽購成功的1000萬劑疫苗不僅符合市場價格,而且外包裝不會出現具有爭議的「復必泰字樣,這說明蔡政府提出的原則與關切,同樣獲陸方接受。對比過去幾年來大陸對民進黨毫無妥協空間、兩岸政治緊繃對抗的情勢,此次陸方的務實和靈活相當罕見。

陸方之所以接受我方的要求,同意循民間授權模式以「在商言商」方式向BNT疫苗入臺提供便利,並不是對蔡政府示好、向民進黨讓步,而是出於同胞之情對深陷疫情之中的臺灣民衆表達關心。要注意到,5月22日臺灣本土疫情迅速飆高,民衆最茫然無措的時候,上海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就透過「新華社採訪」形式發聲,這本身就是一個政治訊號,說明北京當時已拍板不會給BNT疫苗入臺製造任何障礙,此後所有的問題都出在臺灣這邊,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頑固如常,最後還是蔡總統親見郭臺銘等,終於促成好事

坦白講,此次BNT疫苗採購的醞釀、鋪墊、啓動到完成,過程中所有政治雜音都是由綠營及其側翼發出,包括「大陸分裝」、「過期疫苗」、「政治打壓」、「矮化臺灣」等等,事實證明這些全都謠言。與此同時,由於兩岸關係的對立、民間氛圍的惡化,大陸網民幾乎一面倒反對向臺灣銷售或捐贈疫苗,兩岸防疫合作面對兩頭的民粹壓力,動輒得咎。即便如此,陸方沒有阻撓或干預民間企業向復星洽購BNT疫苗的作業,臺灣社會心懷感激。

臺灣社會心懷感激

回顧過去1年來臺灣爭取疫苗的歷程,民進黨政府出於政治考量拒絕大陸援助,拚盡全力從美、日等國爭取到近500萬劑AZ和莫德納疫苗,如今在大陸協助下已確定1000萬劑BNT疫苗可透過民間管道抵臺,這條「管道」打通的確歷經千辛萬苦,但就像掘井獲得甘泉一樣,一旦打通就會源源不斷令臺灣民衆獲得疫苗保護。上述過程不就是兩岸關係過去歷次打破阻礙、實現突破的寫照嗎?大陸1979年提出兩岸三通,臺灣以「三不」加以阻擋,從蔣經國擋到陳水扁,從威權體制擋到民主體制,但在民間人士不斷先行探索之下,兩岸的隔絕與各項交流障礙最終還是被一步步打破。

這次BNT疫苗議題,一開始也是蔡政府在擋,最終還是擋不住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在其中扮演先行探索、打破政治障礙的角色,依然是民間的力量。這就是BNT疫苗入臺柳暗花明帶給兩岸關係的最大啓示:民間力量永遠是破解兩岸僵局的一把鑰匙,也是兩岸關係的永恆正資產,珍惜和維護民間交流是兩岸執政者的共同責任,更是爲今後兩岸關係走出政治陰霾、突破政治僵局留下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