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以現狀一國兩制建構臺海和平

社評

新年伊始,解放軍東部戰區以劉德華《中國人》爲背景音樂發佈影片,展示多款最新軍武,心戰意味濃厚。有趣的是,影片末尾出現了北京冬奧會,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稱進場的畫面。大陸軍方對臺文宣非常講究細節,秀出「中華臺北」而非「中國臺北」,值得琢磨。

臺與港澳 地位不同

「中華臺北」與「中國臺北」之別,是兩岸政治分歧的縮影。兩岸長期分治,臺灣退出聯合國後,仍以獨立個體身分參與奧運、APEC及WTO等國際組織。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臺灣不是國家,而中國代表權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因而以權宜的「中華臺北」作爲名稱參與國際活動。「中華臺北」具有中華民國在臺北的意涵,不同於「特區模式」的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代表臺灣的地位與香港、澳門不同。

反過來,大陸對外不否認「中華臺北」,但對內要求稱「中國臺北」,政治意涵相當清晰,即臺灣、香港、澳門都是中國的地區或地方政府。馬英九政府時期,由於雙方有一定的互信,對內部使用「中華臺北」較爲寬鬆,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再度緊縮,但在大陸舉行國際賽事,依然依據奧會模式使用「中華臺北」。大陸軍方此次秀出「中華臺北」,似有「只要承認我們都是中國人,可以尊重你的堅持」之意。

按照上述邏輯,中華民國就是中國,臺灣只要認同中國、臺灣人是中國人,那麼大陸也可以尊重中華民國的存在。根據北京的定義,一國兩制的港澳模式是「一國派生兩制,兩制從屬一國」,這是因爲港澳問題是北京與英葡兩國透過外交手段所解決,北京作爲中央政府,名義上是先收回港澳的主權,再授予港澳自治權。

然而,兩岸關係歷史脈絡不同,可以稱之爲「一國分立兩制、兩制共建一國」,前半句是基於歷史,1949年後兩套制度隔海分治75年,後半句是基於法理,雙方現行憲法都以國家統一爲終點,此乃「現狀一國兩制」。不同於港澳一國兩制,「現狀一國兩制」是可以容得下中華民國存在空間的動態式、漸進式、以心甘情願的統一爲目標的兩岸和平架構。

政治分歧 和平化解

「現狀一國兩制」架構下,兩岸可以形成以下共識:第一,大陸接受臺澎金馬地區實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第二,臺灣接受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無主權性質的國際組織;第三,兩岸在維持和尊重各自既有政治體制的前提下,接受彼此的國旗、國號;兩岸均簡稱爲中國;第五,兩岸試驗在主權類國際組織共組代表團,名稱爲中國。雙方以此五點共識爲基礎,共同宣示和平化解政治分歧,不再兵戎相見。

歸根究柢,兩岸政治心結在兩點:一是2300萬臺澎金馬民衆對現行政治制度的堅持;二是2300萬臺澎金馬民衆希望在國際社會享有代表權。而「現狀一國兩制」的要義是:PRC是中國、ROC也是中國,在兩岸場合,雙方尊重彼此政治制度,承諾互不干預、不改變彼此制度,樂見各自發展模式與成就;在國際場合,PRC代表中國,ROC是另一個獨立存在的中國,希望透過兩岸長期的經濟、文化、社會交流與合作,達成融而爲一的目標。

「現狀一國兩制」是(兩岸共構的)統一前的一國兩制,而非(北京定義中)統一後的一國兩制。這種方案,既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也超越了「誰是中央政府」、「誰管轄誰」的歷史心結。同時,「現狀一國兩制」給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空間,會讓臺澎金馬2300萬人民,真切感受到中華民國就是中國、自己就是中國人、臺灣人就是中國人,進而潛移默化加深對中國的認同。

今年是習近平提出「兩制臺灣方案」5週年。不可否認,這個概念在臺灣已經成爲避之不及的敏感詞。不過,大陸不妨思考「現狀一國兩制」新方案:承認一中,就可以尊重中華臺北;承認一國就可以包容中華民國;兩岸在尊重彼此制度和國際組織蓆位的問題上,找到折衷之道,雙方心靈距離就會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