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變性手術引爭議 衛福部:年齡限制有其必要性
醫事司2018年訂定「未成年雙性人之醫療矯正手術共同性建議原則」,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爲保護未成年人,年齡劃分有其必要,專業團隊也會納入遺傳學專家。(李念庭攝)
衛福部去年底訂定「LGBT+民衆醫療照護參考指引」,未滿18歲兒少,除非有生理機能障礙或適應困難,且經專業團隊評估,否則不宜執行性別手術。醫界認爲,年齡劃分是落伍觀念,很多疾病也會導致性別認同錯亂,並建議專業團隊納入遺傳專家。衛福部今日(13)說明,爲保護未成年者,年齡劃分有必要性,而專業團隊本來就可以、也應該納入遺傳專家。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說明,指引中的「未成年雙性人之醫療矯正手術共同性建議原則」,是由醫事司在2018年所訂定,當時就發現國外有未成年者進行手術,認爲此舉過於激進,可能造成傷害或事後反悔,因此立定原則提醒醫療人員,不應在民衆太年輕時就幫他做手術。
針對醫界建議,以年齡劃分過於落伍,應以疾病爲優先來制定,以及應在專業團隊內納入遺傳專家,林靜儀表示,以「年齡」作爲劃分有必要性,而專業團隊本來就可以、也應該納入遺傳專家,因爲未成年雙性或性別不明者,本身就是因爲染色體或基因特殊導致。
林靜儀說明,一切原則制定都是以「疾病」出發,但問題是,若有一位8歲或13歲兒少,斬釘截鐵跟醫師說想拿掉外生殖器,他真的有想清楚嗎?還是其實是家長的暗示?爲了避免他們未成年就做出無法回頭選擇,「年齡限制難道不用存在嗎?」希望他們成年後再自主接受評估。
林靜儀強調,2018年的原則就是在「限縮」而非開放,早在美國發現不對勁前,國內就先進行手術年齡限制,要求醫療團隊應等到兒少成年後,再替他們進行性別手術,除非兒少有癌化風險、明顯的適應障礙等特殊情況,且經專家認定,才能進行手術。
林靜儀表示,不論是雙性或性別不明者,或是生理性別認定不同想做跨性手術者,都建議遵照此指引,除非有很必要及明確的理由,不然還是建議先不做手術,保守一點先透過荷爾蒙治療協助適應,讓他成年後還保有選擇空間,再做評估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