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臺灣最適合發展電子業? 貿協董事長揭「這原因」為關鍵

科技業示意照。圖/ingimage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17日指出,自己認爲臺灣最適合做的行業就是「電子業」;事實上,自從1970年貿協成立時,當時臺灣的貿易還是赤字,隨着多年來從大型電腦主機,逐漸走向80年代的PC,一路演進至2000年的smart phone,國內供應鏈已經擁有極爲強勁的競爭能力,這也彰顯出臺灣在研發速度上獨有的強韌「彈性」。

黃志芳表示,電子展舉辦至今已正式迎來第50個年頭,而同樣邁過50年大關的企業,還有今年也滿50歲的鴻海(2317)及明年即將盛大慶祝50週年的英業達(2356),而臺灣在這些臺廠的相助之下持續站在全球領先的地位,就連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跟自己討論過,他認爲,「臺灣最適合發展的產業,就是電子業」。

黃志芳指出,劉揚偉董事長當時跟自己分享,臺灣人擁有40%美國人的「創新精神」、40%日本人的「匠人堅持」,以及20%臺灣人專屬擁有的「彈性活潑應變」,這些特質的總和,也讓我們供應鏈所有的企業夥伴,在各個領域上都能做到最好,憑藉不懈的努力去取得各個行業的領先優勢。

據悉,臺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迎來第50個里程碑,黃志芳主持展前記者會時指出,臺灣在全球電子製造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50年隨着產業更迭,發展出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先進製程技術與創新實力,未來則應該朝AI及IoT發展,或許無法做AI大腦,但可聚焦在AI的眼、耳、鼻、身、意的應用商機。並期許業者們能夠攜手拓展國內外市場、鏈結國際。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記者吳康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