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臺北6】智慧交通+環狀線 讓臺北生活不一樣

臺北市政府捷運局長張澤雄強調,臺北交通的運量和質量都產生改變,首推首都環狀路網。(圖/吳竟意攝)

編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對全球而言是特別的一年,對臺北市而言更是別具意義,今年是臺北市設市100週年,也是柯文哲市長上任的第六年。面對後疫情的新常態,臺北市政府推出《未來臺北》系列專題,邀請市府團隊分享這六年來臺北市改變的點點滴滴並展望臺北的未來。本篇分享的主題是「交通捷運」。

臺北市的都市發展因有了捷運而不一樣,未來20年臺北市最重要的建設就是捷運環狀線,預計明年陸續開工,對臺北人生活圈將帶來重要變化。究竟柯文哲上任後的臺北市,有什麼樣重大的改變?民衆感受最深的變化,應該就是捷運路網質量的提升,和交通4U共享的便捷性。

臺北市政府秘書長陳志銘說,未來臺北市15年最重要的發展就是TOD(大衆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和EOD(市有建築物及學校用地整合運用導向的都市發展)。未來20年臺北市最重要建設就是環狀線,南環線、北環線預計明年就會陸續開工,之後的臺北市捷運建設將以首都環狀線、信義東延線、萬大線一期、二期爲主。

●北市環狀線未來不是夢 20分鐘內湖到北投

掌管臺北市交通的兩位靈魂人物,捷運局長張澤雄和交通局長陳學臺都說,這幾年他們改變了開自用車市民的習慣,改搭捷運或坐公車上班,除了掌握大衆運輸運作的真實狀況外,最主要的是公衆運輸實在真方便。張澤雄對捷運環狀線非常有信心,他說完成後,可以一口氣從最壅塞的內湖直接到士林和北投,省掉塞在市中心的路程。

對臺北市的捷運網建設版圖,張澤雄說,從柯市長上任以來,共增加了21.4公里、16個車站,目前營運網路已達152公里、131站,再加上規劃中興建路網,柯市長任內可完成58.4公里、共51個站。至於臺北市爲何需要環狀線?他強調,臺北是盆地,八大運輸建設都採放射線,用環狀可將16個(包括捷運、輕軌、臺鐵、高鐵)軌道路線串連,才能做到從內科一車直達士林北投、連結全臺各地也可以,極類似東京的山手線。

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將持續精進、陸續完成路網。(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從士林到天母節省20分鐘不是夢,張澤雄說內科和信義計劃區要捷運路網完善,東環段是最後一個區段,臺北捷運2.0要從「量變」趕上「質變」,要做到「三好」:建的好、管的好、養的好。像是現有路網要改善、讓高齡長者更方便使用,增加雙向電扶梯等。

而臺北捷運的系統準點率、可靠度和旅客滿意度,與各國相較都名列前茅,目前全世界只有7個城市系統的營收比大於1,臺北捷運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佳績都讓其他城市難以想像。

捷運環狀線圖,日後將改變民衆進入市區轉乘的使用方式,節省通車時間又增便利。(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談到臺北捷運管的好,張澤雄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在MKBF國際指標的「每發生1件5分鐘以上行車延誤事件的平均行駛車廂公里數」評比上,臺北捷運在2018年的數值是901.7萬,意即每發車10萬次,僅發生1.2次5分鐘以上行車延誤事故。這數據到2020年更進步,由1.2次再降到0.7次。

張澤雄說,有次他出差到義大利考察環狀線車廂,和義大利廠商聊天,他說在臺北如果捷運延誤5分鐘,就會被媒體大肆報導。但義大利商回說,「在義大利,捷運『沒有』延5分鐘,這事纔會上新聞。」原來義大利的硬體雖好,但管理技術上,他們很佩服臺北,也想來臺北學。

●北市將成爲以大衆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

臺北交通是4U綠色產業概念,陳學臺說,就是「共享運具」(4U,YouBike、U-Motor、U-Car(Car-sharing)、U-Parking),透過一輛車多人使用,逐步改變市民用車和買車的習慣,降低私有運具持有,減輕市區停車需求,作爲大衆運輸最後一哩之接駁運具。

背個小包就可以!臺北走透透的4個U勢。(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他強調,臺北交通的基本概念是道路無法增加,車一直進來會無法消化,導致交通惡性循環,所以要從源頭減量。捷運如果要養的好、養的起,日均運量估計要超過200萬人次,才能在票收這塊支撐起來,爲市民提供更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務。

臺北市交通局長陳學臺說明智慧交通4U的成果,連他自己都改變養車開車習慣。(圖/吳竟意攝)

●4U交通共享制 從出門到回家的每一哩路 都設想周到

交通局長陳學臺認爲,臺北交通是以捷運爲主,柯市長上任定調交通「共享、綠能、E化和安全」四大目標。其中4U是共享概念,綠能則是公車電動化,預計2030年完成北市公車全面電動化。共享路網的最後一哩路,是自行車、電動汽機車也以共享爲主,彌補大衆運輸之不足。

陳學臺表示,目前臺北市YouBike共400個站,試辦2.0的103站、600輛車反應不錯,讓一輛YouBike有2-2.5位置可停,不會再遇到還不了車的情況。他說,臺北市的YouBike營運,缺的是車位,而不是缺車,新推行的策略是,北市將完建26,000個YouBike車位、1,200站,大約200公尺就有一個站,會變得很方便,且新的設站不用做舖設工程,因爲供電在腳踏車上而非停車柱,因此站臺只要固定即可,施工設站快又方便。

臺北推4U共享運具的定位及未來措施。(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至於共享機車U-motor,目前已有12,956輛。陳學臺表示,U-motor推動1年多以來,每輛車的日週轉率超過4次,且使用者較爲年輕,多在18到30歲之間。陳學臺說,許多民衆認爲有了U-motor,在臺北生活可以不用買車,平時搭大衆運輸或共享機車,想出遊時可使用Car-Sharing租賃汽車,計時數付費。市府調查,民衆使用共享運具後,有3成左右使用者未來不考慮購車,對減輕市內交通壅塞甚有助益。

未來YouBike2.0新的設站不用做舖設工程,施工設站快又方便。(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大衆運輸的便利性,讓掌管北市交通大計的陳學臺也不養車了。他現在搭公車,直接在市府門口下車即可。「以前家有兩輛車,現在一輛都沒有了。」陳學臺笑說,這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因爲北市公車、捷運實在方便又快速。

除此之外,爲了解決市區內停車位不足的老問題,U-Parking共享車位也有突破進展。柯文哲上任後,推動市屬機關學校開放停車場及畸零空地,也協助媒合民間釋出350多格停車位。陳學臺坦言,雖然一開始有些稅務問題,讓U-Parking推得很辛苦,但市府協助突破困難後,就陸續有業者願意合作,民衆透過APP來預約即可使用,頗爲便利。爲持續推動大衆運輸以達到改善空氣品質、減輕交通負荷之願景,再添助力。(臺北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