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反而建議去中國學生多的英國大學?

很多學生反饋中國學生太多,學校搞創收去的,覺得體驗度會差,然後不建議大家去。但這個東西真的要看你如何看待的,我覺得2024後,反而更建議大家去中國學生多的英國大學,利會大於弊。

爲什麼建議去中國學生多的英國大學了?有以下核心原因:

No.1 中國學生多的學校,排名肯定都好,學校偏綜合!

你有沒有發現,中國學生扎堆的學校,一般排名都是很頂的。你看UCL,Manchester這些,你再看新晉的比如南安還有格拉這些學校。他們排名都比較堅挺。中國學生量大是大,但最起碼qs這種排名就很穩定,還有像Bristol這種現在學生量也穩步上來了。穩定得很。

這些學校除了中國學生多,依賴中國學生貢獻學費。還有個好處就是,他們會招生,懂得推廣,懂得迎合中國學生心理,要麼很會打榜,要麼本身底子就夠硬,就不怕排名的週期性調整。

所以大家扎堆都去選的學校,總是有核心道理的。對於很多致力於回國就業的學生來說,體驗度什麼的都是可以看淡的,回國拿一個實實在在的學校牌子纔是核心。甚至專業和環境什麼的都可以放棄。

至於中國學生多,體驗差,有一一點點傷害,但不大。而且不同人對中國學生多這件事不同看法。有些學生就是喜歡中國學生多,好抱團,本身就是不願意和海外學生廝混,就是喜歡在自己舒適區。大家有個照應,有些學生最怕讀一些文史社科哲學類的專業,整個班就他一棵獨苗,其他全是海外的。也愁的,當然,一個班70%中國學生,的確也愁的,但還能忍受。

No.2 中國校友多,回國就業優勢大,基數大!

中國學生多有的時候也是好事,尤其是回國就業上,你的校友力量是拔羣的。你看看曼大和ucl以及格拉這種學校,校友每年大幾萬個回國,這些人分別進入不同部門,企業。無論是投行還是券商,無論是新能源還是環境類的,無論是哪種中小外企還是事業單位。你都有同窗已經在擔任要職有沒有,一起同過窗,校友的力量是能形成派系的。派系就會自動形成一個圈子,然後排他。

你看我有個曼大的畢業生去就業,面試的時候,面試她的就是曼大校友,很順利的就被錄取了。錄取後,你猜怎麼着?她副總也是曼大畢業的。就找到組織了啊。

這叫什麼,量變引起質變。而且 誰說曼大門檻低,水深?就是因爲門檻忽高忽低,纔會有無數學生對這個學校前仆後繼。曼大這種學校流量一直很大,國內學生知名度巨高。王曼愛華四個學校裡面,其實曼大才是核心c位,帶頭大哥般的人氣。只是申請門檻什麼的比其他幾個力有不逮而已。

No.3 中國學生多,容易形成不同陣營和圈子

不得不說,出門在外,單打獨鬥是沒用的。還是需要抱團取暖,大家一同研究致富。

不管是學習防掛科,還是找實習和搞錢,其實人多才力量大,才能把信息差進一步縮小。

我觀察下來,一般中國學生多的學校,往往都能出一些搞錢奇才。他們往往會因爲集中的溝通,找到適合的信息差項目。然後迅速獲得第一桶金。

因爲國內學生多,遇到的問題就多,集中的問題其實就是裡面的商機,有學生能進一步去解決這些問題。就能獲得巨大利益。你如果在聖安或者Cranfield這種學校,你去哪裡找這類信息差的東西去。你遇到的問題就很少,你哪有機會去解決,是吧?

而且圈子這個力量國內學生雖然不那麼擅長搭建抱團,但不得不說有些學生還是很懂的,有些人就很擅長搞錢搞項目,然後帶身邊懂事的小夥伴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大家都創收了,認知也提升了。經驗也有了,就如果去就業,也是很強的戰績,比你實習的經驗有用多了。畢竟你實實在在成功了。

總了個結:其實很多時候,你覺得不好的東西,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去考慮,或者你本身處於什麼層面。如果你本身想留英的,那麼中國學生多的學校對你來說的確是個累贅。你要走出舒適圈就比較難,你可以儘量挑選中國學生少的,尤其是專業上,要多和海外學生一起玩。去進一步懂他們的語言習慣,梗這些東西,能完整的融入,讓他們覺得你不像是海外學生,你其實就是local,這種玩熟了,你就業大概率是沒問題的。

當然,你如果致力於回國的,你就沒必要硬融,站你角度其實一年碩無非就是鍍金,回國爲主,你還不如多認識一些中國學生當兄弟姐妹,點頭之交都行,誰知道回國之後大家能不能進一步串聯上。串聯不上也沒關係,大家有這麼一層關係在,人家發達的時候,你也可以去蹭人家的流量去。這不也是背書的力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