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拍不出?一部電影改變了國家法律!

前言

一路到底的手提攝影。搖晃的鏡頭,癲簸的人生。沒有一絲的配樂,沒有打光沒有濾光。無法修飾,沉重而灰暗的現實。影片中的女孩被稱作“影史最悲慘的女孩”,影片播出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甚至出臺了以本片命名的法律。

來自比利時的達內兄弟是國際影壇又一對著名的兄弟檔導演。他們以製作紀錄片出身,有20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由於他們所出生的城市常年受到失業的困擾,他們的紀錄片也主要關注於勞工運動。

極端晃動的攝影機使人產生強烈的眩暈感,具有幽閉恐懼感的特寫和近景則殘忍地強迫觀衆近距離地逼視現實,演員表演上也力求樸實自然,這種自然主義的手法無疑和他們多年製作紀錄片的背景有關。

他們拒絕讓觀衆醞釀傷感和憐憫的情緒,也不對主人公面臨的道德選擇進行評判。他們以尖銳粗糙的真實性和冷冰冰的客觀態度考察着平凡的個體生命在基本生存問題的層面上所面對的道德困境,從而挖掘出人性深處的戲劇張力。

他們也十分善於挖掘沒有表演經驗的演員的潛力,使他們呈現出樸素自然的表演與影片的整體風格相適應。《羅塞塔》的女主角就是由十八歲非專業演員的艾米麗•杜凱納來擔任,這位第一次上銀幕的非專業演員出色地表現出了主人公倔強不屈的意志和桀驁不馴的性格。

《羅塞塔》在題材、敘事結構和對事物現象的尊重上都繼承了意大利新現實注意的傳統。它講述了一個處於社會邊緣地位的小人物羅塞塔爲了生活、爲了自尊而奔走掙扎的故事。

在羅塞塔的掙扎之中,導演沒有設立戲劇性強的事件,也沒有任何離奇的情形出現,它讓鏡頭守住了真實的日常生活,如果我們缺乏對比利時社會的必要了解,我們甚至不可能解讀出這部影片的意義。

因爲整個故事並不是建立在任何人物的心理狀態之上的,它是一個外在的客觀事態,是比利時社會的一個側面,它的主題是一個社會學的主題,羅塞塔的社會處境並沒有某種性格上的必然,她完全可能在某個時候遇見一個好心的僱主得到一個好的工作,故事可能在任何一點上結束。

但《羅塞塔》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一方面秉承寫實主義風格,採用自然場景、光照及聲效,不帶任何評判地去呈現現實;另一方面它注重電影書寫技巧,藉助場景與角色、鏡頭與觀衆之間的關係來表達內心的情緒。

攝影機鏡頭成了觀衆本身,觀衆被迫接近場景和角色以至接受導演精心營造的真實,虛構的劇情不露痕跡地成爲觀衆難以避離的現實。這兩方面相輔相成,呈現出的是一個既客觀又重組的現實,並不矛盾地達到形式對內容的統一。

羅塞塔,自然地成爲了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姐妹,我們的親人。她的性格、她的情感、她的價值觀……被活生生剝落在我們的眼前,使我們不可避免地要以一種平視的目光去面對她的生活及她所遭遇的一切,從而引發對社會、對人性的關注與思考。

影片上映之後,比利時政府通過了一項針對如羅塞塔一樣失業的青年人的促進法,而名字就叫”羅塞塔”條例。

達內兄弟一直堅守着歐洲寫實主義的傳統,他們選擇用平淡、真實、緩慢的鏡頭狀態描寫生活,在某種程度上,使影片更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剋制、隱忍並帶有特殊關和敏銳感的風格,也使他們的作品間接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撼動着觀影者的心靈。

《羅塞塔》1999

導演: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編劇: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主演:艾米莉·德奎恩 / 法布里齊奧·隆吉奧內

豆瓣8.2IMDb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