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不是寫在書上 陸學者訪臺45天好震撼:看見了最美風景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什麼呢?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度量着這座島嶼的美麗與哀愁。大陸學者彭小華2月隨同漢學家丈夫白亞仁到臺灣進行學術訪問,一待就是1個半月,她深深被「最美風景」震撼,並將見聞刊載在部落格,後被「微信上的中國」轉載。
彭小華說,這1個半月走訪了東西兩岸主要的城市和景點,更在餐館、書店、美術館、計程車、咖啡館等公共場所與臺灣人互動,最吸引她的不是自然風景或美食,而是臺灣人自然的微笑、公共場所中的秩序感、對言行的收斂、對他人的友善與謙讓,「不像美國人那樣熱情到有些誇張,也不像英國人那樣有距離的禮貌,真正是恰恰好。」
1個半月時光,彭小華除了深深體會臺灣服務人員的熱情和賓至如歸的感覺,更從小細節看見感動。她說,一次臺北下着大雨,她和丈夫離公車站牌還有50公尺,一看到車來趕忙奔上前,這時司機體貼的在他們身邊停下;一日天氣炎熱,她坐在臺南街頭一輛摩托車上休息,碰上女車主回來,竟向她道歉,表示要將車騎走,建議可以改坐旁邊的機車;又一次買水果,她買了蘋果和柳橙,突然對一種不知名的水果感到好奇,老闆說叫芭樂,並送一顆給她嘗,還堅持不收錢。
在許多地方,彭小華看見了臺灣社會濃厚的人文關懷,像是街道上設有舊衣回收箱、公車上有書籍流通袋、公車除了「博愛座」還有輪椅安放處、火車有夜間婦女候車區......。她讚歎臺灣的文明,到多偏遠的地方廁所都很乾淨,有獨立可關門的廁位,還附有衛生紙和烘手機。此外,臺灣致力於保護、發揚原住民文化,兩性平權更是世界有目共睹,「臺灣的女性從政人數比美國還高出十多個百分點」。
在臺灣的種種衝擊,彭小華不禁反思,歐美人們同樣展現着秩序、謙讓、友善,但畢竟是異文化,前往這些發達國家心中早有想法,甚至覺得理所當然;但臺灣和大陸有着共同文化,「怎麼他們的社會氛圍、人們的言談舉止,跟我們有這麼大的差別?」
彭小華認爲,不論學者、文化人到計程車司機,都對臺灣文化感到驕傲,也對臺灣人的身份感覺良好,「我喜歡臺灣人的風範,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選擇生活在臺灣那樣的社會。」這裡和大陸不同,沒有言辭粗野的橫衝直撞,「文明不是寫在書上的,而是內化於社會成員內心深處並通過人際互動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來。」
儘管臺灣地不大、物不博、經濟不發達、軍事不強大,但幸福指數遠勝中國大陸;她也明白,多數臺灣人避談對大陸的看法,本土意識逐漸高漲,願意一直維持現狀。她建議,該以臺灣爲範本,努力、主動學習,「臺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先例和範本,可資學習、借鑑。」